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的穿透能力比射线强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C.核聚变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中平均每个核子的小
D.半衰期跟放射性元素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
2020-01-10更新 | 5251次组卷 | 1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物理试题
2 . 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汤姆孙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3 . 下列物理学家提出的原子物理理论,其中错误的是
A. 普朗克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
B.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 波尔的定态理论和跃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 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2019-11-2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物理试题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核子平均质量越大
B.10个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5个原子核没发生衰变
C.用频率一定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强度越大,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目越多
D.汤姆孙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的结构
5 .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一些物理学家对某些物理现象的研究直接促进了“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关于以下4幅图中涉及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是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为了解释此实验规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概念
B.强激光的出现使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这已被实验证实.如图2所示,若用波长为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偏转;则换用波长也为的强激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可能偏转
C.如图3所示,一个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放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
D.图4为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三种射线在电场中偏转情况,其中③线代表的β射线
6 .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波尔原子理论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通过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中子
C.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确定了原子核的存在
D.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电子
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从而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稳定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小于质子数
D.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必有一种与入射光频率相同
2019-05-22更新 | 155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巿芷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8 .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置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通过实验人工合成了磷的同位素,同时发现了正电子
D.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9 . 现代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B.轻核聚变反应方程有:   
C.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
D.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
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大量研究最早发现了正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普朗克用“能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轰击招箱,发现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物理学家贝可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