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汤姆孙发现电子;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学生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1919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究一直在不停地深入。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B.光电效应现象C.原子发光现象D.α粒子散射现象
2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结构
B.核力是引起原子核中中子转变成质子的原因
C.核反应堆中,镉棒是用来吸收中子,其作用是控制反应速度
D.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一个核的结合能比一个核大
3 . 是铜的一种同位素,研究发现具有放射性,其发生衰变时伴有γ光子辐射,衰变方程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γ光子是衰变过程中核辐射的
B.8核在经过2个半衰期后,一定还有2核未发生衰变
C.由于衰变时有能量释放,所以的比结合能小
D.原子核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可再分的
4 .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对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其中射线来自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运动
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D.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
5 . 关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氡经一系列衰变变成稳定的,要经过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B.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
C.三种天然放射线中,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α射线
D.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6 . 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贝可勒尔B.道尔顿C.伦琴D.汤姆孙
7 .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阴极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中子变为质子时产生的射线
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8 . 关于近代物理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内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若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D.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
B.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电离作用最强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D.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质量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
10 . 下列符合物理历史事实的有
A.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德布罗意认为电子也有波动性,且电子的波长与它的动量成反比
C.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可再分的序幕
D.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2020-01-1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