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解重要句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朱光潜认为,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于字典,十分明确;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下列语段中,没有涉及“文字的联想意义”的是(     
A.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中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而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都有清沁肺腑的意味。
B.从前有些人做诗文喜欢从《幼学琼林》之类的书中寻找辞藻典故,写美人都是“柳腰桃面”,才子都是“才高八斗”,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全是套语滥调。
C.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2024-02-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得知柔石等被害的消息,作者用“原来如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 “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 联系语境,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并写出句子的深层意蕴。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幸福者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第二部分,作者两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两个“必要”有何深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6 . 如何理解“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句话的含意?《怜悯是人的天性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儿飞走

梁晓声

田维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而且,也是很好的。

她曾是我所开的选修课的学生。每次上课她都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从没迟到过,也从没在教室里吃过东西,或在我讲课时伏于桌上,更没在我讲课时睡着过……

分明的,她和同宿舍的一名女生很要好。往常是,她们双双走入教室,每并坐第一排或第二排。

有次课间,我问她俩:“你们形影不离似的,是不是互相之间很友爱啊?”

她俩对视一眼,都微微一笑。

和田维同宿舍的那一名女生说:“是啊!”

田维,却什么也没说,目光沉静地看着那一位女同学,表情欣慰。

大约就是在那一堂课后,我在自己的教师信箱里发现了田维写给我的一封信。她的字,写得别提多么认真了。笔画工整,接近着仿宋体。两页半笔记本纸的一封信,竟无一处勾改过。她对标点符号之运用,像对写字一样认真。即使在我们中文系的学生中,对汉字书写及标点符号如许认真者,是不多的。

那封信使我了解到,她不幸患着一种接近是血癌的疾病。自此,我再见到她,心情每一沉郁。然而,我眼中的她,一如以往是一名文文静静的小女生。我觉得她的内心,似乎是波澜不惊的。在那一班女生中,她也确乎是看起来小的。不仅指她的身个儿,还指她给我的特殊印象——在我看来,她仿佛仍怀有一颗洁净的初中女生的心。俗世染人,现而今,有那样一颗洁净心的初中女生,大约也是不多的吧?

某一节课上,我要求几名同学到黑板前,面向大家,发表对一部电影的看法。也请田维到黑板前,对几名同学的评说给出分数,并陈述她自己的给分原则。那几名同学有些像参赛选手,而田维如同评委主席。

没想到田维给出的分数竟极为服众。她的陈述言简意赅,同样令大家满意。我想,一个事实肯定是,那一堂课上,她的中文能力表现良好,又加深了我对她的印象……

其后她缺了好多堂课,我暗问她的室友,得到的回答是——“田维又住院了”。

一个“又”字,使我沉默无语。

田维又出现在课堂上时,我什么都没有问她,若无其事似的。但讲课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看着她。

学期考试时,田维早早地就到教室里了。那一天她很反常,坐到了最后一排去。

考题是散文或评论,任选一篇、没有任何一名同学预先知道考题。

我不明白田维为什么要坐到最后一排去。我猜测也许是她的一种下意识使然——比如无准备的现场写作格外感到压力,比如那一天觉得自己身体状态不好,所以,作为监考老师,又不由得经常将目光望向她,在内心里对她说,田维,只要你写够了两千字,哪怕愧对“写作”二字,老师也会给你及格的……

她却始终在埋头写着。止笔沉思之际,也并不抬起头来。

在五十余份考卷中,出乎我意料的是——田维的卷面状态最佳。字迹更工整了,行段清晰,一目了然,标点符号也标得分明,规范,正确。

那是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考生自己一处也未勾改过的考卷,一如她曾写给我的信。那也是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我一处都未改错的考卷;肯定的,那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位判中文考卷的老师都是不多见的。

散文题有两则——《雪》或《雨》,可写景,可叙事。田维选择了《雪》,叙事写法。写到了自己的童年,写到了奶奶对她的爱。我至今仍记得她写到的某些细节——冬天放学回家,奶奶一见到她,立刻解开衣襟,将她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紧夹在奶奶温暖的腋下……感冒从小对她就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奶奶在冬季来临之前,为她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裤,使她穿上了像小熊猫,自己觉得好笑,奶奶却极有成就感……

在大学中文学子们的写作中,内容自恋的现象多,时髦写作的现象多,无病呻吟的现象多,真情写作却是不怎么多的。

田维落在考卷上的那些文字,情真意切。

我给了她99分,抑或100分。

我记不清了,总之是全班最高分。

我不认为我给她的分数是有失标准的。

我只承认,我给予田维的分数,具有主张的性质。

排开我自己的想法不谈,即使由别位老师来判,在那五十余份考卷中,田维的分数也必然将是最高的,只不过别位老师,也许不会像我一样重视她的考卷所体现出的示范意义……

她竟悄悄地走了,我心愀然。

她竟在假期里悄悄地走了,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没能一起送她走,这使我们更加难过。

田维是一名热爱中文的女学子。

也是一名极适合学中文的女学子。

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

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

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

这令我不但愀然,亦肃然,遂起敬

蝶儿飞走了……

让我们用哀思低唱一曲《咏蝶》……

2007年9月8日于北京


文章里说“这令我不但愀然,亦肃然,遂起敬”,这句话有哪些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3-08-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研习二 单元教考衔接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9 . 《大战中的插曲》中说:“我写的这封信没有加封,不管你高级军官理不理,反正要经过你下层人员的传递,他们总可以看到。”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10 . 《复活(节选)》中“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这句话有何含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