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67年,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百年孤独》,短短三四十年间,《百年孤独》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世纪狂潮。

《百年孤独》采用人们鲜以为见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让作品在追求虚幻与现实中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契合。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这一手法的选择与作者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马尔克斯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外祖父的家时时处处充满着魔幻色彩,那里的祭坛供着众多神像,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发光,使人觉得它们都活了起来。童年时奇特的生活环境、亲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马尔克斯认识到,虚构与真实之间、幻想与感知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界限。

《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但作者的文字并不是狭隘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人类历史、移民文化、生命宿命的赤裸裸的整个世界的世纪孤独。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发展等级有四项特征,共计16点: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精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请从16点中任选2点对文段突出特点进行评价。要求:所选2点不属于同一项特征。(不超过100字)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

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

1.与文中划横线句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能有抒情咏志、传承文化,同时承载着“载道”的重任。
B.承载着“载道”的重任,同时功能还有抒情咏志、传承文化。
C.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
D.这个功能是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
3.文中最后说: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请结合《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的特点,从“稳定性”“熟悉性”“礼俗性”中任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3-03-2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五校(省实验、东北育才、大连二十四中、大连八中、鞍山一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