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解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①(无须怀疑)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②(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纯属③(与事实不符)。

1.请将文中括号内容替换为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几个短句改成一个较长的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像补丁一样覆盖着大陆的土壤薄层控制着我们人类和大地上各种动物的生存。如我们所知,若没有土壤,陆地植物不能生长;而没有植物,动物就无法生活。

生命创造了土壤,而异常丰富多彩的生命物质也生存于土壤之中;否则,土壤就会成为一种死亡和贫瘠的东西了。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

土壤置身于无休止的循环之中,这使它总是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在所有这些变化中,活的有机体总是积极的参与者。

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字,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其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重量仍和细菌差不多。

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的极微小的植物生命。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质。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氯这些化学元素很难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例如,若没有固氯细菌,虽然植物被含氮的空气海洋所包围,但它们仍将难以得到氮素。其他有机体产生了二氧化碳,并形成碳酸而促进了岩石的分解。土壤中还有其他的微生物在促成着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镒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

另外,以惊人数量存在的还有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尽管它们很小,却在除掉枯枝败叶和促使森林地面碎屑慢慢转化为土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小生物在完成它们任务中所具有的特征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如,有几种螨类甚至能够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开始其生活,隐蔽在那儿,并消化掉针叶的内部组织。当螨虫完成了它们的演化阶段后,针叶就只留下一个空外壳了。在对付大量的落叶植物的枯枝败叶方面真正的令人惊异的工作是属于土壤里和森林地面上的一些小昆虫。它们浸软和消化了树叶,并促使分解的物质与表层土壤混合在一起。

除过这一大群非常微小但却不停地艰苦劳动着的生物外,当然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在土壤里所有大个的居住者中,可能再没有比蚯蚓更为重要的了。四分之三世纪以前,查理斯•达尔文发表了题为《蠕虫活动对作物肥土的形成以及蠕虫习性观察》一书。在这本书里,达尔文使全世界第一次了解到蚯蚓作为一种地质营力在运输土壤方面的基本作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这样一幅图画:地表岩石正逐渐地被由蚯蚓从地下搬出的肥沃土壤所覆盖,在最良好的地区内每年被搬运的土壤量可达每英亩许多吨重。与此同时,含在叶子和草中的大量有机物质被拖入土穴,并和土壤相混合。达尔文的计算表明,蚯蚓的苦役可以一寸一寸地加厚土壤层,并能在十年期间使原来的土层加厚一半。然而这并不是它们所做的一切。它们的洞穴使土壤充满空气,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并促进植物的根系发展。蚯蚓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细菌的消化作用,并减少了土壤的腐败。有机体通过蚯蚓的消化管道而被分解,土壤借助于其排泄物变得更加肥沃。

(节选自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有改动)


为说明土壤里“活的有机体”积极参与土壤的变化,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分析。
2022-06-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22 实用类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______占着______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______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______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晕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诗经》开了端,两汉以来许多诗词歌赋中就有更多叙述屋子顶部和它的各种装饰的词句。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直       极其       华丽       以至B.素来       极其       壮丽       甚至
C.一直       非常       壮丽       以至D.素来       非常       华丽       甚至
2.请简要分析以上文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2022-06-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节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2.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赏析。
3.第二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2-03-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校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都知道,身体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正常工作,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那喝冷饮会影响正常体温吗?早就有研究者做过类似实验:让几位实验参与者在10分钟之内吃完一斤冰激凌。最后发现:他们的核心温度只下降了0.8℃,而体表温度一点没变。要知道,身体有一套严密的温度调节机制。在非极端情况下,体温虽然会受到外部(如气温)和内部(如吸入的气体、吃下的食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始终都维持在37℃左右。这背后其实是下丘脑的功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旦接收到温度变化的信号,就会指导身体立即做出反应。就像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手脚变凉、出汗变少、上厕所的次数变少……这套温度调节的机制,并不会因为是将冷饮喝进了体内而有什么不同。喝了冷饮后,核心温度降低了,身体就会启动这套体温调节机制: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让血液更多地回到内脏;竖毛肌让汗毛支棱起来减少散热;肌肉收缩颤抖产生更多热量。在这个过程当中,体表温度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1.请用一段话对文段进行压缩,要求使用因果关系的句子,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请简要分析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效果。
2022-01-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