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潜台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𤫫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䀉”。妙玉斟了一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隨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𥁐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1.填入上文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杯为解渴,二杯可视为饮牛饮骡,三杯方是品鉴
B.一杯为品,二杯为饮牛饮骡,三杯为解渴之用
C.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D.一杯为解渴之需,二杯方能品鉴,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2.请写出妙玉所说的“这话明白”背后的潜台词。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答。

19世纪意大利有个著名作曲家罗西尼。有一次,一个作曲家带了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去向罗西尼请教。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断地脱帽。作曲家问:“是不是屋子里太热了呢?”罗西尼回答说:“不,是我有见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见到了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罗西尼的言外之意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