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与好语,夺其刀杀之,还女子其家。举康熙二年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政负数万,系狱,启圣牒大府,悉为代偿。寻以擅开海禁,被劾夺官。
十三年,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陷温州傍近及台、处诸属县。圣祖命康亲王杰书统师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十四年,以王荐,超擢温处道佥事。
先是,精忠以书招郑锦,锦至复拒之,将士多为内应,锦遂取泉、漳二府,据厦门。启圣又使仪破精忠将曾养性于温州。十月,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福建布政使,率兵讨锦。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尽取漳、泉地。锦遁归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赡军购马,具甲胄弓矢,糜白金五万,皆出私财,诏嘉奖。
方郑锦屡入寇,徙滨海居民入内地,民多荡析。复捐赀赎归难民二万余人,并请开海界、复民业,听降卒垦荒,民困渐。及锦死,子克爽其爵,称延平王,凡事皆决之于国轩等。启圣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理海疆,多以金帛间其党与。克爽乃遣使赍书,愿称臣入贡,不剃发登岸。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
二十二年六月,琅进攻台湾,取澎湖。启圣驻厦门督馈运,以大舟载金、缯、货、米至军,大降卒,遣之归,台民果携贰。复设间使克爽与国轩互相猜,众莫为用。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七》,有删改)
【注】
①仪:姚启圣的儿子姚仪。
②郑锦:即郑经,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长子。
③糜:花费。
④剃发:清初,政府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留辫。
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政负数万课:赋税
B.听降卒垦荒,民困渐苏:复苏
C.子克爽其爵仍:沿袭
D.大降卒,遣之归赉:赏赐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
B.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
C.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
D.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启圣少时任侠,在通州游历时被当地土豪侮辱,即请求参军,担任通州知州时,抓捕了那位土豪并将他杖杀,报仇后就弃官回乡了。
B.吴三桂手下的将领韩大任骁勇善战,决定和郑经的反清部队会合,姚启圣能言善辩,劝降成功,并将投降的士兵全部编为自己的部队。
C.姚启圣和儿子姚仪屡建战功,还自己出资五万白金赡军购马,准备盔甲弓箭,总督郎廷佐向朝廷上奏,说其多次立下战功,朝廷下诏嘉奖姚启圣。
D.姚启圣关心百姓,体恤民情,曾帮助被士兵抢掠的女子回家,还曾自己捐资赎回两万多难民,并请求朝廷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
4.4.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启圣与子仪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
(2)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
2016-11-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二2月模块诊断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曾文正公①与左季高②相国同乡,相友善,又属姻亲。粤逆猖獗.蔓延几遍天下,公与左相戮力讨贼,声望赫然。比贼既荡平,二公之嫌隙乃大构。盖金陵攻克,公据诸将之言,谓贼幼逆③洪福填,已死于乱军中。顷之,残寇窜入湖州,左公谍知幼逆在内,会李相之师环攻之,而疏陈其事。公以幼逆久死,疑浙师张皇其词,大怒,特疏诋之。左公具疏辩,洋洋数千言,辞气激昂,亦颇诋公。皇上知二公忠实无他肠,特降谕旨两解之。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海昌陈其元,为左公所荐举,公前在安庆时,亦曾辟召之。同治丁卯,谒公于金陵,颇蒙青眼。丁雨生中丞时为方伯,具牍荐陈其元,公批其牍尾曰:“曾见其人,夙知其贤,惟系左某所保之人,故未能信”云云。辛未,公再督两江,张子青中丞欲调其元于上海,商之于公,公乃极口赞许。是冬来沪阅兵,称为著名好官,所以奖勖者甚至。闻其元欲引退,特命涂朗轩方伯再四慰留。
后常州吕庭芷侍读新自甘肃归,谒公于吴门,公与言左公致隙始末,谓我生平以诚自信,而彼乃罪我为欺,故此心不免耿耿。公因问左公之一切布置,曰:“以某之愚,窃谓若左公之所为,今日朝端无两矣。”公击案曰:“诚然,此时西陲之任,倘左君一旦舍去,无论我不能为之继,即起胡文忠于九原,恐亦不能为之继也。”公殁后,左公寄挽_联云:“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有删改)
注:①曾文正公:即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②左季高:即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③幼逆:伪幼主,洪秀全之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贼既荡平,二公之嫌隙乃大构比:等到
B.左公具辩,洋洋数千言疏:奏疏
C.公于金陵,颇蒙青眼谒:拜见
D.而彼乃我为欺罪:认为……为罪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B.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C.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D.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东的叛贼声势浩大,势力迅速扩散几乎遍布天下,这时曾国藩和左宗棠二人合力讨逆,后来两人声望都很显著,这就使得他们嫌怨隔阂逐渐产生。
B.曾国藩根据众将领的话,以为叛贼伪幼主已死于乱军之中,而左宗棠发现与事实不符,向皇上据实陈述了这件事,曾国藩得知后非常愤怒。
C.丁雨生中丞推荐海昌的陈其元,但曾国藩并不重用,就是因为他是左宗棠所保荐过的人。但后来当陈其元自请辞官时,他还是特意让人抚慰挽留。
D.常州的吕庭芷侍读到吴门拜见曾国藩,曾公这才与他说起过去和左宗棠造成隔阂的始末,并让吕庭芷评价左宗棠的一切事务,随后给予左宗棠以高度的评价。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残寇窜入湖州,左公谍知幼逆在内,会李相之师环攻之,而疏陈其事。
(2)倘左君一旦舍去,无论我不能为之继,即起胡文忠于九原,恐亦不能为之继也。
2016-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一中高二12月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亦他亡:使动用法,使……亡。
B.钦宗金帅营诣:到……去。
C.傅屡书请之贻:送,赠送。
D.金人曰绐:欺诈,哄骗。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观年间的法度,批评崇、丰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来当天晚上被金人召去,最终死于北廷。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6-11-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山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模块诊断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