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诗可异焉。

②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③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盗跖:相传为古代的大盗,生性暴虐,横行天下。后用以形容残暴的人。
1.解释以下加点字。
(1)怨是用(     )             (2)睹诗可异焉(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常善人(     
A.帮助        B.结交            C.跟随                D.给与
(2)糟糠不     
A.嫌弃        B.满足             C.憎恶               D.吃饱
3.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4.翻译句子。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5.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伯夷、叔齐的“积仁洁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6.第③小节,作者以“颜渊”“盗跖”及“近世”之人为例,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2023-02-2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科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民失女奴,父母诉于州。之录参。录参旧与富民有求不获,遂劾富民父子共杀,诬服具申,复核无异。独若水迟疑。录参骂曰:“汝得贿,欲出之乎?”若水笑曰:“父子皆重辟,岂不容某熟察?”

一日,若水州所,屏人曰:“某密访女奴,今得之矣。”知州遂引富民父子,破械纵之;泣谢曰:“非使君,某灭门矣。”知州曰:“此推官之赐,非我也。”富人诣若水谢;闭门不纳。富人绕垣而哭。归饭万僧,为若水寿。知州若水雪冤功多,欲上奏。若水辞曰:“止欲报冤,非图爵赏;万一敷奏,在某固好,于录参何如?”知州叹服;录参知之,诣若水,叩头谢罪。


【注】①录参:官名,即录事参军,掌管文书。
1.写出下列加点字或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之录参(       )
(2)知州若水雪冤功多(       )
(3)若水州所,屏人曰(       )
(4)父子皆重辟(       )
2.关于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钱若水同州推官   若水寿   ③欲之乎   ④归万僧
A.①②加点字用法、意思相同;③④加点字属于相同的词类活用现象。
B.①②加点字用法、意思不同;③④加点字属于相同的词类活用现象。
C.①②加点字用法、意思相同;③④加点字属于不同的词类活用现象。
D.①②加点字用法、意思不同;③④加点字属于不同的词类活用现象。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止欲拫冤,非图爵赏;万一敷奏,在某固好,于录参何如?
4.从全文看,钱若水的可贵之处在于:①尽职尽业,使冤案得以昭雪;②______;③______
5.文中录参对钱若水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022-09-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①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素心。家贫,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先生。

②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子,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甚素心(         )     (2)古琴(         )
(3)辄主人(         )     (4)庶几乎黔娄者耶(          )
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公行吟醉卧自娱B.疾逝去
C.何D.不物喜,不以己悲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B.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C.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
5.第②段,作者写黔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概括方干的性格特点。
2022-07-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怨是用        (2)往归焉
(3)爰及干戈        (4)以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睹轶诗可异            盍往归
B.采薇矣                  何如哉
C.扶而去                  采薇而食
D.臣弑君                  暴易暴兮
3.与“睹轶诗可异焉”中的“异”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
B.扶而
C.而伯夷、叔齐
D.然回也屡
4.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5.分析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是什么?在对待伯夷和叔齐的看法上,作者与孔子有何不同?
2019-10-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寒假语文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