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㑺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豫乃进军,去虏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前,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景初末,增三百。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征为卫尉。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固称疾笃。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

(节选自《三国志·田豫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AB违盟CDE千匹F与官GHIJ所攻K求救L于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文中指拿着符节;节,是使者所持的凭证。与“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的“持节”相同。
B.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不同。
C.邑,文中指食邑,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卿大夫家族有统治权,但没有世袭权。
D.司马,文中不是官职,而是姓氏,司马宣王指三国时的司马懿;宣王,是其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给他父亲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豫宽仁爱人,宽恕当死囚犯。他在南阳郡群盗被前太守上表请奏应该处死之后,安慰劝告他们,指明悔过自新之路后释放了他们,郡内从此安宁无事。
B.田豫智勇双全,成功突围杀敌。他在北狄内乱时,独自率军深入胡虏管治的地区;在这里被围困时,他设计迷惑敌人,最后出其不意,杀敌无数。
C.田豫居功不骄,坚决称病请辞。他以威名治边有功,得到重用,但他认为年过七十还不告老请辞,就是罪人,以此表明辞职的决心。
D.田豫清俭廉洁,家贫不贪钱物。他将获得的赏赐分给将士们,将胡狄私下的馈赠全都登记上交,从不私带回家,他的节操得到一致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虏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
(2)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
5.田豫为什么出兵救助素利?救助的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九年,吴王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不可入,今果何如?”二将曰:“夫战,借胜以成其威,非常胜之道。”吴王曰:“吾欲复击楚,奈何而有功?”孙武曰:“囊瓦“者,贪而多过于诸侯,而唐、蔡怨之。王必伐,得唐、蔡而可伐楚。”吴王于是使使谓唐、蔡曰:“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二君有谋。”唐侯使其子乾为于吴,三国合谋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水为。子常遂济汉而阵,自小别山至于大别山,三不利。十月,二师阵于柏举。阖闾之弟夫概晨起请于阖闾曰:“子常不仁贪而少恩其臣下莫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阖闾不许。夫概曰:“所谓臣行其志不待命者,其谓此也。”遂以其部五千人击子常。大败走,奔郑,楚师大乱。吴师乘之,遂破楚众。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概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雍澨五战,径至于郢。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材料二:

吴王问孙武曰:“衢地必先,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孙武曰:“诸侯三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傍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以属矣。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士,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掎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

(节选自《武经总要•前集》)

【注】①吴王:阖闾,春秋后期吴国君主。吴王阖闾三年,阖闾率军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舒邑,谋划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将军孙武说:“此时民众疲劳,不能立刻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②囊瓦: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③衢地:指各国相毗邻的要冲。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常不仁A贪B而少恩C其臣D下E莫有F死G志H追之I必破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指留作抵押的人,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质”含义相同。
B.阵,有列阵,布阵之意,与成语“临阵磨枪”中的“阵”词义以及用法均不同。
C.简,指选择,选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含义相同。
D.候,指侦察,军中负资侦察的人称“斥候”,如《苏武传》中“斥候百余人”。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阖闾九年,阖闾希望再次攻打楚国,并向伍子胥和孙武咨询取胜的方法,孙武建议获得唐国和蔡国的支持,与他们一同讨伐楚国。
B.楚国大夫囊瓦率领楚军与吴军交战,从小别山到大别山楚军连吃几次败仗,吴王的弟弟夫概违背阖闾的命令发动进攻,大败囊瓦。
C.吴军追打楚国军队追到清发这个地方,夫概建议等到对方渡河渡到一半后再发动进攻,于是吴军追随楚军渡河,又一次打败楚军。
D.吴王向孙武请教作战时的方法策略,孙武认为既要采取有效的外交策略,也不能忽视军队内部兵卒的训练,关心军士,充实资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
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5.材料一中孙武等人是怎样践行材料二的兵法主张的?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二)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骚经序》)

1.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昭王使张仪A谲诈B怀王C令绝齐D交E又使诱F楚G请与俱H会武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意思是完全,与《五石之顿》“能不龟手一也”中的“一”词义不相同。
B.治国,指治理国家,与现在所说的“治国”词义相同。
C.序,指整理、使排序,与《过秦论》“序八州朝同列”中的“序”词义相同,用法相同。
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放逐、流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B.《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寄寓着作者对屈原仰慕、费颂、惋惜、哀叹的复杂情感。
C.《高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D.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5.选文(一)中太史公曰:“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屈原为什么会“自令若是”?请根据选文(一)(二)简要说明。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节选自《屈原列传》)

材料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寡人愿与君王AB武关CD相约E结盟F而去G寡人之愿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同“纳”,与《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中“内”词义相同。
B.属,连接,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属”词义不同。
C.遗,送给,与《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中“遗”词义不同。
D.见,表被动,与《老子四章》“自见者不明”中的“见”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想和楚怀王会面商讨与楚国通婚的事,屈原劝谏楚怀王不要前往,而楚怀王最终还是听了儿子子兰的话去了。
B.顷襄王即位,任用子兰为令尹。屈原因嫉妒子兰而被顷襄王流放在外,但他仍然眷恋着楚国,念念不忘回到朝廷。
C.秦王写信给楚王说明秦国攻打楚国的原因,并表达与楚王会面结盟的心愿。楚王开始有些犹豫,后听儿子劝说前往。
D.秦王让一位将军假扮自己,在武关伏下重兵,将楚王劫持到了西边的咸阳,使楚王朝拜章台,行属国使臣的礼节。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
5.同是写楚怀王前往秦国,材料一略写而材料二详写,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材料二: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自生民以来,一治一乱,旋相消长,未有去仁而兴、积仁而亡者。甚哉,五代不仁之极也,其祸败之复,殄灭剥丧之威,亦其效耳。夫国之所以存者以有民,民之所以生者以有君。方是时,上之人以惨烈自任,刑戮相高,兵革不休,夷灭构祸,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生民膏血涂草野,骸骼暴原隰,君民相视如髦蛮草木,几何其不胥为夷也!否闭极而泰道升,圣人作而万物睹,指挥中原,兵不顿刃,向之滔天巨猾,摇毒煽祸以害斯人者,蹈鼎镬斧锧之不暇岂非人邪天与人相为表里和同于无间。圣人知天之所助,人之所归,国之所恃以为固者,仁而已,非特三代然也。

尧舜之盛、汉唐之兴、秦隋之失、魏晋之亡、南北之乱,莫不由此也。五代距今百有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至于论朋党宦女、忠孝两全、义子降服,岂小补哉,岂小补哉!

(节选自陈师锡《<五代史记>序》)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蹈鼎镬斧A锧之B不暇C岂非人邪D天与人相为E表里F和同G于无间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函,指用匣子装,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用法不同。
B.见,指看见,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词义不同。
C.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此处指(轻易、随意地)设置临时住所。
D.史官,即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三代之际史官人数渐多,分工更细。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最后运用《尚书》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指出国家的盛衰也在于人事。
B.“岂独伶人也哉”表明导致身死国灭的不只是伶人,使文章有了更广泛的教育意义。
C.陈师锡认为五代时期祸乱败亡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出现如尧舜一样的圣人。
D.将奸臣贼子的罪过、忠臣义士的气节等历史详实地记录下来,这对后来者意义重大。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自生民以来,一治一乱,旋相消长,未有去仁而兴、积仁而亡者。
5.陈师锡认为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有哪些突出的优点?请简要概括。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李嗣源、郭从谦反。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七》,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因前请A亟行刑B诸伶共C唱和之D庄宗E大笑F县令G乃得免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事,当权,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词义相同。
B.教坊,掌管俳优杂技的官署,与《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相同。
C.就,靠近、接近,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词义相同。
D.当,应当,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庄宗做了天子,他就开始宠爱伶人,经常亲自和伶人一起在庭中表演杂戏。
B.为了感谢陈俊、储德源,周匝为其请功,庄宗当即分别封陈、储为景州、宪州刺史。
C.庄宗打猎践踏民田,县令拦马直谏,庄宗想要杀他,伶人敬新磨巧妙求情救下县令。
D.李嗣源、郭从谦叛乱时,庄宗被乱箭射中倒在绛霄殿廊下,后被伶人用乐器烧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
(2)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5.请根据文本推断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谊。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奸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龙《时》则首《周南》。辍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节选自《汉书·儒林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儒者B滑稽C而不可D轨法E倨傲F自顺G不可以H为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文中指“之乎”,与《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的“诸”意思不同。
B.害,文中指加害,与《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不同。
C.文中的“六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意思相同。
D.则,文中指效法、学习,与成语“以身作则”中的“则”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晏婴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能言善辩,高傲自负,礼节繁琐,这并不利于齐国治理。
B.材料一中齐景公因晏婴的劝阻,停止了对孔子的封赏,并直言自己年岁老迈,最后孔子只能离开齐国。
C.材料二中记载孔子在周朝衰微时,入周至楚,推行礼乐制度,击退了七十多个诸侯国君对周王室的围攻。
D.材料二指出孔子修订“六艺”,是在遵循周礼,弘扬先王之教,这体现了尊崇经典、注重传承的精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2)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孔子在治国理政方面有哪些主张?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