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名与字有协同关系,例如班固字孟坚,王绩字无功。
B.伯: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D.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2019-10-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
2 . 下列的相关表述,请在括号里用文字标明“正确”或“错误”。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作者是孔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
(2)《论语》充分反应了儒家的治国理念,统领全书的思想思想核心就是“仁”。(       )
(3)孔子作为杰出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4)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小说家。       (       )
(5)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
2017-12-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传,意思是“对经书的解释”,《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传》和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 羽,音调悲凉。
C.“诸郎中执兵”中“郎中”指宫廷的侍卫;“敢以烦执事”中“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17-12-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十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1-12高二·甘肃武威·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沈从文是我国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钱锺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B.《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
D.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伯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位巨匠。
2016-11-18更新 | 5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3-14高三上·天津·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离骚》,“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C.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D.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016-11-18更新 | 3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渤海石油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和《孟子》都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都是晚年和弟子们一起编纂而成的。
B.《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于清朝乾隆年间开 始编纂。
C.道家是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办的一个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和道教属于一个体系。
D.“中庸”,就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的最合适、最恰当的 状态,是一种调和或折中的标准。
2017-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7 . 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C.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历代因之,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2019-10-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918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高哉!                                     正襟
B.以手抚坐长叹                              义愤填
C.连峰天不盈尺                              紫台连朔漠
D.来四万八千岁                              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写。
B.陶渊明,名潜,号五柳先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
C.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的代表作。
D.“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君主的一种文书,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和东晋李密的《陈情表》是“表”中的代表作。
2016-11-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静海县一中高二9月调研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下面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源头。
C.作为儒家思想经典的《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统率其全书的核心思想是“仁”。
D.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019-10-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