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2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她站住了,那琴声是从备斋里传出来的,徐缓、轻柔的绕过那白雪中的雕梁画栋,在雪中的清冷的空气里, A 飘过来,向她飘过来,琴弓在舒展,丝弦在震颤,扣人心扉的节奏和旋律,如泣,如诉,如梦,如诗,从容不迫地讲述着东方一个古老的、生死不渝的故事①……她的心被俘虏了, B 地走过去,走过去,怕踩动脚下的雪,发出一丝杂音,破坏了那纯净如水的韵律。②她又停下来,她不忍心去叩响那小小书斋的门,去打断那宁静的世界中的天籁之音……她从备斋前走开了,③踏着被白雪覆盖的小桥,沿着粉雕玉琢的石阶,走上湖心小岛,站在小亭的檐下,静静地听着,琴声在她耳畔回旋,回旋……

雪花 C 地飘落,岸边的博雅塔,水中的石舫,都披上了一身轻柔的白纱。垂柳,国槐,银杏,红枫,树叶都早已落尽了,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④……洁白的燕园,洁白的未名湖,洁白的小岛,漫天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叠词,三处叠词不能相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省略号的使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五个段落都以省略号结尾,请分析第一处和最后一处省略号各有怎样的表现力。
3.“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4-17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条道不宽,只能称之为小路。因为通往车站,过往的行人 A 。道旁有一棵柿子树,初秋时节果实累累。行人路过这棵树时,这些橘红的小家伙,时而在他们眼前晃动,时而从他们头顶擦过,竭尽挑逗之能事。然而,路人皆是避让,不为所动。它明明长在热闹的路旁,却像在荒郊野外似的 B

进入深秋,我想象,应该是果子落尽,只剩下枯枝残叶了。不料,竟然还有好些个果子挺立在枯枝上,虽然表皮已起皱,色泽已黯然,但群体效应还是有的。反倒是残叶将尽,零星没几片了。没想到,柿子树的晚景竟是以秃枝和果子来构图的。只能说是我这个生长在城里的人 C 了。然而,我却分明感觉,挂在上面的果子因为没有了枝叶的烘托,愈发突出了它的凋零。就好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呀,果实是收获的象征,而收获的景象是需要团队的,繁枝和茂叶是果实的团队,一旦离开了它们,即使有果也不了。①这么想来,人又何尝不像一枚果实?②即便是享受孤独的诗人也会与月亮和影子组团。③可见,一个拥有亲情友情的人,心底是丰润充盈的。否则,④纵然表象光鲜,内心亦难免孤独。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这些橘红的“小家伙”
B.竭尽“挑逗”之能事
C.柿子树的“晚景”竟是以秃枝和果子来构图的
D.愈发突出了它的“凋零”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两句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4-16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个锁匠。姓王,一般称之为王锁匠,或锁匠小王。从前,他是个挑锁匠担子的,但锁匠担子常常也称为铜匠担子。锁匠也是一种铜匠,而且与真正的铜匠有一部分的工作是相同的,简直大部是相同的,所以王锁匠未始不可以称为王铜匠。比如北平市口角有一个矮子铜匠,职业性质与王锁匠,而人不称之为矮子锁匠,称之为矮子铜匠。王锁匠的字有一点标榜的意思,因为他配锁配得特别好。

你见过那种锁匠担子么?长方的两个木箱子,底微阔大,渐上渐小,四边都是梯形。一边一个,挑着时咔——咔,咔——咔的响声。箱子上头有个架子,横挂一长串钥匙之类,互相擦击,发出声音,极有节奏。木箱的一头各有许多小抽屉。我多想把那些小抽屉一个一个的抽出来看看啊,这些小库房里简直是。并不乱搁的,每一格都是一定有东西。那每一个锁匠担子都是完全一样的。这一个锁匠跟那个锁匠若是换一付担子用一两天绝对没有问题,没有甚么不方便。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B.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
C.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D.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那种锁匠担子是底微阔大的长方的两个木箱子,四边都是渐上渐小的梯形。”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爱这片苇荡,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被绿意密织的苇荡就似这蓝天下铺陈的苇毯,荡舟其间;暑气初上,洪水漫过,在狂风暴雨中傲然独舞,笑着多少风吹浪打;秋风萧瑟,白露为霜,金黄澄亮,苇絮飘飞,收获的苇荡正是恋人定情的好去处;冬日暖阳,候鸟南飞,万物萧杀,让百鸟突兀齐飞。我爱这雪裹苇原,皑皑苍苍,独钓寒江雪,这苇、这雪、这鸟被自然工笔绘成一副让人难以忘怀的绝美画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传承的是文化,寄定的是情丝;“秋声无不搅离心,更载满了湖洲人历尽流年的千古吟唱!在苇中依偎,有阵痛,有远方,有诗歌,却不曾有过彷徨和悔意!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了天上。
B.从空间站往外眺望,地球便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C.他们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不要等到吃了亏,才记起“满招损,谦受益”这条流传下来的古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萧瑟秋风起,正是白露为霜时,颜色如此金黄澄亮,苇絮飘飞,苇荡的秋天正是恋人定情的好时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4-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白领群体里兴起了一股逃离格子间,从事轻体力工作的热潮。

所谓的轻体力活,它一般指那些不需要动脑且劳动强度较低的体力工作,像咖啡师、书店店员、外卖配送员、宠物美容师等职业均在此列。

为什么选择轻体力活?纵观豆瓣小组和各种报道,即时的正向反馈、有效摆脱脑力劳动和社交的疲惫是主要原因。而且,轻体力活既不至于像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工作一样过度辛劳,又能稍稍寻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当然,应该乐于看到更多人勇敢地放下追求体面的包袱,去探索更多职业和个体发展的可能,切身践行那句人生是旷野的格言。

1.下列句子中的“包袱”和“‘追求体面’的包袱”中的“包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包袱这个词原本为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独有,后来也被其他曲艺形式所采用。
B.在两间堆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
C.杨部长和余静同志要我们诉旧社会的苦,放下包袱,是件好事情。
D.你告诉我名姓儿,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2.下面选项中与文本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格子间”引号用法相同的是(     
A.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
B.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D.科学家发现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春节文化悠久灿烂,但并非一成不变。从一定程度上看, A ,传统节日才能散发持久的文化魅力。无论是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还是在手机上分享亲人红包,讨的都是新年彩头;无论是登门拜访,还是在线拜年,送出的都是美好祝福;无论是吃上家乡的土特产,还是品尝新口味,咀嚼的都是幸福味道;无论是重传统,笔墨纸砚写春联,还是赶新潮,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体验的都是文化风尚……时代在变,年俗也在不断变迁。

今天, B ,走向世界。在法国巴黎,2024年①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全面展开;在美国费城和纽约,②唐诗的回响音乐会上演,展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交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茨厂街,春节亮灯仪式将整条街红彤彤的灯笼点亮……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和鲜明标识,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领悟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与智慧,凝聚③一起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是时令的分界, C 。家人亲朋相聚,欢声笑语里憧憬的是生活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未来;千家万户共此时,万家灯火映照的是家宁国安的祥和图景。

1.①②③④四句双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2字。
3.指出画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构成及效果。
2024-04-1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站住了,那琴声是从备斋里传出来的,徐缓、轻柔的绕过那白雪中的雕梁画栋,在雪中的清冷的空气里, A    飘过来,向她飘过来,琴弓在舒展,丝弦在震颤,扣人心扉的节奏和旋律,如泣,如诉,如梦,如诗,从容不迫地讲述着东方一个古老的、生死不渝的故事①……

她的心被俘虏了, B 地走过去,走过去,怕踩动脚下的雪,发出一丝杂音,破坏了那纯净如水的韵律。②她又停下来,她不忍心去叩响那小小书斋的门,去打断那宁静的世界中的天籁之音……

她从备斋前走开了,③踏着被白雪覆盖的小桥,沿着粉雕玉琢的石阶,走上湖心小岛,站在小亭的檐下,静静地听着,琴声在她耳畔回旋,回旋……

雪花 C 地飘落,岸边的博雅塔,水中的石舫,都披上了一身轻柔的白纱。垂柳,国槐,银杏,红枫,树叶都早已落尽了,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④……

洁白的燕园,洁白的未名湖,洁白的小岛,漫天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叠词,三处叠词不能相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省略号的使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五个段落都以省略号结尾,请任选两处,分析省略号的使用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4-15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六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五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

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__A__。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 。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__B__,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
B.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使用的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
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对”,不符合语境。
2.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04-1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9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都体现了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主张。
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C.近年来,手机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2024-04-1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春季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发

【法国】让·尼古拉·阿瑟·兰波

王以培   

看透了。形形色色的嘴脸一览无余。

受够了。城市的喧嚣,黄昏与白昼,日复一日。

见多了。人生的驿站。——噢,喧嚣与幻像!

出发,到新的爱与新的喧闹中去!

出行

【法国】让·尼古拉·阿瑟·兰波

王道乾   

看够了。色相在空气中处处遇合交会。

也够了。城市的喧嚣,黄昏,日午,直到永远。

知道得够多了。生命的中止,多次停顿。——啊,喧嚣和色相!

在新的情爱和音响之中,出行远去!

1.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横线部分都使用了破折号,请对其各自的作用作简要说明。
①标准就几个字——不湿、不臭、不黑、不滑。
②见多了。人生的驿站。——噢,喧嚣与幻像!
2.有人说翻译是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JeanNicolasArthurRimbaud(中文一般译为兰波)的《Depart》即拥有了两位翻译家的不同再创作。文学社小明现在需要选一个版本放人社团编辑的外国诗歌作品荐读,请你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给他一个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4-04-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