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郦道元(470-52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阻绝                 溯:逆流而上B.则素绿潭             湍:急流
C.多趣味                 良:甚,很D.林寒涧                 肃:严肃,严厉
2.下面句子中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2023-12-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 语文试卷 02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阚驷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节选自《水经注·易水》)

材料二: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轲援绥不让。至,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高行厉天,美声盈耳。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茫然良久。太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之技,则未可与决良。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骥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追甘棠之化;高欲令四三王,下欲令六五霸,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酒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

(节选自《燕丹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临送A轲之时B言太子C戒以国事D耻以丈夫E而不见信F向轲吞舌G而死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卿,周天子与诸侯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官阶,后泛指朝中大臣。文中指前者。
B.器,器识才干,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意思不同。
C.舆,车厢,后泛指车,文中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舆”意思相同。
D.竟,终,整。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竟”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濡水流经樊於期馆和荆轲馆,这两个馆所在之地环境优美,适宜方外之士借此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B.荆轲纵觉前途渺茫也依然不辞辛苦地来到燕国,但夏扶及众臣却认为他没有好名声,且质疑他的能力。
C.荆轲用吕望遇文王成为周师之前被世人称为贱人的例子说明具备超越世人品行的人无需迎合乡里。
D.太子丹因自己告诫田光勿泄露国事,导致田光自杀而悲痛,也因荆轲到来并最终被众人称善而欣喜。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
(2)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
5.材料一说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这种决绝态度的原因。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阚骃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节选自《水经注·易水》)

材料二: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轲援绥不让。至,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高行厉天,美声盈耳。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茫然良久,太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之技,则未可与决良。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追甘棠之化;高欲令四三王,下欲令六五霸。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酒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

(节选自《燕丹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临送A轲之时B言太子C戒以国事D耻以丈夫E而不见信F向轲吞舌G而死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卿,周天子与诸侯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官阶,后泛指朝中大臣。文中指前者。
B.器,器识才干,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意思不同。
C.舆,车厢,后泛指车,文中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舆”意思相同。
D.竟,终,整。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竟”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濡水流经樊於期馆和荆轲馆,这两个馆所在之地环境优美,适宜方外之士借此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B.荆轲纵觉前途渺茫也依然不辞辛苦地来到燕国,但夏扶及众臣却认为他没有好名声,且质疑他的能力。
C.荆轲用吕望遇文王成为周师之前被世人称为贱人的例子说明具备超越世人品行的人无需迎合乡里。
D.太子丹因自己告诫田光勿泄露国事,导致田光自杀而悲痛,也因荆轲到来并最终被众人称善而欣喜。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
(2)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
2023-09-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胡山在比阳北,如东,三十余里,广圆五六十里。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太狐者也。佘以延昌四年蒙东荆州刺史,州治比阳县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曰磐石川,西北流注于比。《吕氏春秋》曰:齐令章子与韩、魏攻荆,荆使唐蔑应之,夹比而军,欲视水之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有刍者曰:兵盛则水浅矣。章子夜袭之,斩蔑于是水之上也。比水又西,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东流,屈而南转,又南入于比水。按《山海经》云:澳水又北入视,不注比水。余按吕忱《字林》及《难字》《尔雅》,并言水在比阳。脉其川流所会,诊其水土津注,宜是水,音药也。比水又西南,历长冈旧月城北。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阴北山泉流竞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堨之以溉田畴。比水又南径会口,与堵水津合。比水又南与澧水会。澧水源出于桐柏山,与淮同源,而别流西注,故亦谓水为派水。澧水西北流,径平氏县故城东北,王莽更其县曰平善。澧水又西北合浚水,水出湖阳北山,西流北屈,径平氏城西,而北入澧水。澧水又西注比水。昔汉光武破甄阜、梁丘赐于比水西,斩之于斯水也。比水又南,赵、醴二渠出焉;比水又西南流,谢水注之水出谢城北,其源微小,至城渐大。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即其国也。然则是水即谢水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之为渟水。其城之西,旧棘阳县治,故亦谓之棘阳城也。谢水又东南径新都县,左注比水。比又西南流,径新都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新林。《郡国志》以为新野之东乡,故新都者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以延昌四年蒙除东荆州刺史”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B.“与堵水枝津合”与“是折枝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枝”字都是通假字。
C.“王莽更名其县曰平善”与“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名”字用法不同。
D.“时人目之为渟水”与“范曾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目”字用法不同。
2.下列对文中引用《吕氏春秋》和《山海经》目的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的深浅,引用《山海经》是为了说明澳水不注入比水。
B.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曾发生战事,引用《山海经》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考证。
C.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的深浅,引用《山海经》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考证。
D.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曾发生战事,引用《山海经》是为了说明澳水不注入比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以比水为中心,依次介绍了蔡水、澳水、陂水、灃水、浚水、谢水等比水支流的情况,其中穿插了历史故事、城邑的历史沿革等。
B.蔡水发源于南磐石山,向西北流入比水;澳水发源于茈丘山,先向东,转而向南,再向南注入比水;灃水发源于桐柏山,向西流入比水。
C.先秦时期,齐国和楚国曾在比水交战,齐国取胜;汉光武帝曾在比水击败并斩杀了甄阜、梁丘赐;王莽将比水流经的新都改称新林。
D.谢水的源头水流细小,流到谢城时水流渐大;谢水岸高水深,水流平缓;谢水的得名与樊重的小儿子樊丹被封为谢阳侯有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胡山在比阳北,如东,三十余里,广圆五六十里。
(2)夹比而军,欲视水之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阴北山泉流竞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
2023-03-09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等三地东莞市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阻绝       溯:追溯B.不以       疾:快
C.属凄异       引:延长D.哀转久       绝:消失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B.或王命急宣
C.绝𪩘多生怪柏D.每至晴初霜旦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山主要突出其雄伟气象,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B.第二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谓日行千里,衬托出夏天江流之急。
C.秋天,三峡万物萧条,凄清哀婉,两岸的“高猿长啸”更是引人悲伤垂泪。
D.文章谋篇布局严整紧凑,先总体展现出三峡概貌再按照季节顺序具体描绘三峡的景象。
2023-01-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1-2022学年初高中衔接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绿潭,回清倒影,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素绿潭(duān)B.飞其间(sù)
C.饮少醉(zhè)D.筹交错(gōng)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1)①沿溯阻(        )             𪩘多生怪柏(        )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2)③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          溪而渔(        )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水经注》)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湍绿潭        素:白色的
B.𪩘多生怪柏        绝:绝对
C.每至晴初霜        旦:早晨
D.引凄异               属:连接
2022-06-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纾曲,而两岸高山重障,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迳:经过。②形容:形状。③至:极,最。④践跻:亲自登临。⑤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⑥弥:更加。⑦信宿:连住两夜。⑧履历:经历、经过。
1.用“/”给文中的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B.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C.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D.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江水又
②既至欣然
③常闻峡中水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本文中的三峡的山有哪些特点?作者采用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的?
2021-12-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山在虢城东北,大阳城东也。《搜神记》称:“齐景公渡于江、沈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惕。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亦或作“江沅”字者也。若因地而为名,则宜在蜀及长沙。案《春秋》,此二土并景公之所不至,古冶子亦无因而骋其勇矣。刘向叙《晏子春秋》,称古冶子曰:“吾尝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从而杀之,视之乃鼋也。”不言江、沅矣。河伯本非江神,又河可知也。河之右侧,崤水注之。水出河南盘崤山,西北流,水上有梁,俗谓之鸭桥也。历涧东北流,与石崤水合。水出石崤山。山有二陵: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北陵,文王所避风雨矣。言山径委深,峰阜交荫,故可以避风雨也。秦将袭郑,蹇叔致谏而公辞焉。蹇叔哭子曰:“吾见其出,不见其入。晋人御师必于崤矣,余收尔骨焉。”孟明果覆秦师于此。……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群山叠秀,重岭千霄。郑玄案《地说》:“‘河水东流,贯砥柱,触阏流。’今世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余按:郑玄所说非是。西河当无山以拟之。自砥柱以下,五户已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节选自《水经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见水中若柱然          见:通“现”,显露,出现
B.邪行五里                    邪:通“斜”,歪斜
C.贯砥柱,触阏流          阏:通“阙”,阻塞
D.河中竦石桀出             竦:通“耸”,耸立
2018-09-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第二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教学案702047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