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决意南归。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①,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
(节选自《宋史》)
注:①掌书记,节度使属官,相当于军师参谋。②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地。③佥判,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二)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②夜娖③银胡䩮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战袍。②燕兵,此处指金兵。③娖(chuò),整理。④银胡䩮(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⑤金仆姑,箭名。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A.弃疾间与之 | B. |
C.京益 | D.高宗 |
A.史书文字重点叙述了辛弃疾两次成功抓捕义军叛徒的经过:一次是抓捕和尚义端,一次是抓捕张安国和邵进。 |
B.在辛弃疾立下大功回到南宋后不久,朝廷就“改差”他为“江阴佥判”,此处已暗示了他后来的郁郁不得志。 |
C.史书文字叙述的主要事件和词作上片描述的事件都发生在辛弃疾的青年时期,此时他加入义军,直面金兵作战。 |
D.因客人谈起功名,晚年辛弃疾感而作词,追忆自己豪迈的青春岁月,感慨而今壮志难酬,虽曰戏作,其实不戏。 |
A.上片从旌旗、人众、军装、兵器等方面烘托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战斗之紧急,写得极为饱满,富有感染力。 |
B.一“追”一“叹”,既表现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和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过渡到下片的叙今。 |
C.“春风”句感叹青春不再,又在“白髭须”与上片的“壮岁”、句中的“春风”的对照中透露不甘年老的意味。 |
D.这首词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淡泊平和,在激昂豪壮与平淡宁静的对照中,展现了抗金志士辛弃疾的传奇人生。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C.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 |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