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广田(1906-1968)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别墅

李广田

因为养病,住在乡下的别墅里,同来作伴的,只有母亲。

叫做别墅,也只是说着好听罢了,其实也不过是旷野的几间农舍,四围又绕上了一带短垣。这农舍,距我们的市镇尚有十里,举目四望是绿树,是田禾,农舍附近,就是自家的农田之一部。在农田之一角,有自家的一片榆林。

娘,我将做些什么来自己消遣呢?时常向母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三岁的小孩似的,觉得什么事也不能做,除非得到了母亲的允许或帮助。这时,母亲便照例地回答我,说:医生再三嘱咐,不准你做什么事,你只要晒晒日头,睡睡觉,就已经够了。

说实在的,同母亲住在一块,我还能有什么可做呢。书,是不让读的,信,也不许写。一切文具,都不在手下,就是偶尔想写下点什么记号之类也不可得。原先住在镇上,那里有许多可以谈天的人,无论是那些吸着长烟管的农夫或踢毽子打球的孩子们,都会给我以欣慰。然而,怕我受不起那些烦扰,才终于搬到了野外来,虽然自己最怕寂寞,为了养病,也不能不安于寂寞了。而母亲呢,终日只打算着我饮食起居的事,便已操劳不少,老年人只为了儿子的病而担忧的心情,我已深深地体谅到了,我不愿意在任何事情上违背母亲的意思。

有一天,当吃着晚饭的时候,母亲忽然想起来似的,说:明天是镇上的市集了,我想去买些菜来,如能买到一只鸡便好了,因为昨天镇上的王家伯母来,说你是应当吃鸡的,可作药物,又可以当饭吃的呢。说着,显出很得意的样子,征求我的同意。次日清晨,用过早点之后,母亲便独自到市集去了。回来时日已向午,母亲很得意地说:不但买了鸡来,还学了吃鸡的方法来呢。便从麻袋里放出一只肥大的公鸡来,黑羽毛,金颈项。顶上的冠子大而且红,昂了首,抖擞着精神,是一只很可爱的公鸡。可惜在腿上还系着只破鞋,像带着脚镣一般,使它不能十分自由,不然我想它怕要逃去了。

是今天就杀呢,还是等到明天?母亲问。

不,我摇头回答,且养它几天再说罢。

母亲又接着说,养它几天也可以,或者还可以养得更肥些呢。我听了这话,觉得颇不舒服,但也不好说出什么,心想:这只鸡,终于是要为我而死的了。

次日清晨,不等母亲呼唤,我便起床了,出乎意料的喜欢,因为我听到了被买来的那只公鸡的早啼。对这只即使将要被杀,也还尽着这司晨的义务的禽,觉得很可感激,但同时又觉得很可哀怜,让它活下去罢,就有这样的心思。当散步归来时,看见母亲撒些谷粒给那鸡吃,那鸡也就泰然地啄食,对于那饲养它的人,表示出亲昵的样子。

听了鸡叫,所以才早起的呢。

真的吗?那么就留它叫五更好了。母亲这样回答,仿佛很体谅我的用心。

午饭后,我把这鸡带到榆林间去,因为那里有东西可以啄食,如草叶、草实、野葡萄粒之类,在荒草里也可以找得青色的小虫,这更是很好的鸡的食饵了。当这鸡在那草地上任意啄食时,我也在帮它寻取,每当捉得一只青虫或蚂蚱之类时,便咕咕咕咕地把鸡唤来,并给它吃。它每是绕在我身旁不去。并时常抬起它那带着红冠的头来向我注视,也在喉间发出很轻微的咕咕鸣声。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五天,母亲不曾提起过杀鸡的事,只有时候说,这鸡更肥了,并不再说别的。我呢,也乐得来这样下去,病虽依然如初,说是吃掉一只鸡便可痊愈的事,谁能相信呢。我每天带着这只被留下来的公鸡到榆林间去,在那里游戏,在那里休息,不但忘却了寂寞,且也过了些有趣的日子。仿佛一只鸡也就懂得人的心思似的,对自己表示出那样的友情:几乎是不能相离的,它永是跟在我脚后,坐下来,它伏在我的身旁,有时,竟要飞到我的身上来了,捉到青虫时,便可在我的手心里被它啄食,很是可喜。有时,它失迷在那些榆林的荒草里去了,只要听到咕咕的呼唤,便摇摆着肥重的身体向我奔来。夜里就宿在屋前的埘中,清晨便把我从梦中唤醒。

是某日的晚间,天空阴得颇浓,好像就要下雨了。用过晚饭之后,母亲说:天很冷,早些上床去睡罢。还不等入睡,便听到窗外洒洒的雨声了。明晨醒来,已是早饭时候,外面的雨声还是不停。对于自己的这样懒起,觉得很不高兴,好像在后悔着什么,又好像在怨恨着那雨。仔细想时,原来是我既未听到母亲把我唤醒,又不曾听到鸡声,为什么今天会没有了鸡声呢?觉得很是可疑。当我随便地洗过手脸之后,看见母亲很慌忙地冒着雨从厨房里走来,两手上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东西放在我的面前,并说:快点吃罢,鸡已煮好了。

我很久地沉默着,望着那碗上的热气向上蒸腾,眼前只是一片模糊。在雨声中,听到母亲在一旁用颤抖的声音说:怎么还不快吃呢?等会就要凉了。好容易,费了一夜的工夫才给你煮好,而且还是神煮!说着,也坐在一旁沉默着。我们都沉默着,而且沉默了很久。

所谓神煮者,这便是母亲所说的,学来的那煮法了。把鸡杀死洗净之后,并不切碎,也不加油盐之类,只放在清水里煮熟,而所用柴薪,又只限于用谷秸七束,在锅里煮过一夜之后方取食,据说,这样煮法就可以医病。

听了母亲的再三督促,觉得很是难忍。最后,母亲竟哭着说:原是希望给你治病的,既这样,我还有什么希望呢。说着,就不能自已地呜咽起来。我也只有忍着泪,服从了母亲的命令。

又过了几日,母亲说:再去买只来吃罢。我说:吃过一次病也不见好,也就不必再买了。此后,便不再提起关于吃鸡的事。至于自己的病呢,确也不曾见好,医生说还须继续静养,很想早搬回镇里去住,也不可能,只是依然过着那幽静的日子,在野道上缓步,在榆林间徘徊或沉思。

(节选自《画廊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乡下的几间农舍称为“别墅”,并描述了其周围的景色,透露出随遇而安的心境。
B.“像三岁的小孩似的,觉得什么事也不能做,除非得到了母亲的允许或帮助”,这表明“我”对母亲的严厉管束有点抵触。
C.“我”心想“这只鸡,终于是要为我而死的了”,这既是一种无奈和不安,更是悲悯情怀的自然流露。
D.鸡蒸好后,“我”和母亲“都沉默着”,“我”沉默是因为一个生命因“我”逝去,母亲沉默是为“我”的病而担忧。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回忆了“我”在镇上的生活场景,虽然烦扰,却感到欣慰,与下文“很想早搬回镇里去住”形成呼应。
B.公鸡泰然地“任意”“在我的手心里”啄食,这些描写生动地描绘出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图景。
C.文章的主题往往有多元性,本文对“神煮”做出了解释,揭示了文章反对封建迷信的主题。
D.作者在行文时,不刻意求工,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全文呈现出朴实、自然、平淡、真挚的语言风格。
3.“我”和母亲对待公鸡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4.本文虽然只写了在乡下养病的简单经历,但其过程却蕴含了作者丰富而深沉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

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

“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
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
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3.“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店

李广田

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

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你很生疏。然而又好像熟悉,因为你走过许多这样的小村落了。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正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后面跟着狗或牛羊,有的女人正站在门口张望,或用了柔缓的声音在招呼谁来晚餐,也许,又听到几处闭门声音了,如果能到哪家门里去息下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但走不多远,你便会发现一座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早还须赶路,而当晚你总能做得好梦了。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风霜起要迟,这样的对联会发现在一座宽大而破陋的店门上,有意无意地,总会叫旅人感到心暖吧。在这儿你会受到殷勤的招待,你们遇到一对很朴野,很温良的店主夫妇,他们的颜色和语气,会使你发生回到了老家的感觉。但有时,你也会遇着一个刁狡的村少,他会告诉你到前面的村镇还有多远,而实在并不那么远;他也会向你讨多少脚驴钱,而实在也并不值那么多。然而,他的刁狡,你也许并未看出刁狡得讨厌,他们也只是有点拙笨罢了。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像一口锅,那会是用过几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尽够一个人喝半天,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常古雅呢。饭菜呢,则只在分量上打算,总得够吃,千里有缘的,无论如何,总不能亏心哪。店主人会对了每个客人这样说。

在这样地方,你很少感到寂寞的。因为既已疲劳了,你需要休息,不然,也总有些伙伴谈天儿。四海之内皆兄弟呀。你会听到这样有人大声笑着,喊,啊,你不是从山北的下洼来的吗?那也就算是邻舍人了。常听到这样的招呼。从山里来卖山果的,渡了河来卖鱼的,推车的、挑担的、卖皮鞭的、卖泥人的,拿破绳子换洋火的……也许还有一个老学究先生,现在却做着走方郎中了,这些人,都会偶然地成为一家了。他们总能说慷慨义气话,总是那样亲切而温厚地相照应,他们都很重视这些机缘,总以为这也有神的意思,说不定是为了将来的什么大患难,或什么大前程,而才有了这样一夕呢。如果是在冬天,便会有大方的店主抱了松枝或干柴来给煨火,这只算主人的款待,并不另取火钱。在和平与温暖中,于是一伙陌路人都来烘火而话家常了。

直到现在,虽然交通是比较便利了,但像这样的僻野地方,依然少有人知道所谓报纸新闻之类的东西。但这些地方并非完全无新闻,那就专靠这些挑担推车的人们了。他们走过了多少地方,他们同许多异地人相遇,一到了这样场合,便都争先恐后地倾吐他们听见所闻的一切。某个村子里出了什么人命盗案,或是某个县城里正在哄传着一个什么阴谋的谣言,以及各地的货物行情等,他们都很熟悉。这类新闻,一经在小店里谈论之后,一到天明,也就会传遍了全村,也许又有许多街头人在那里议论纷纭,借题发挥起来呢。说是新闻,其实也并不完全新,也许已经是多年前的故事了,传说过多少次,忘了,又提起来了,鬼怪的,狐仙的,吊颈女人的,马贩子的艳遇,尼姑的犯规……都重在这里开演了。有的人要唱一支山歌,唱一阵南腔北调了。他们有时也谈一些国家大事,譬如战争灾异之类,然而这也只是些故事,像讲《封神演义》那样子讲讲罢了。火熄了,店主人早已去了,有些人也已经打合铺,睡了,也许还有两个人正谈得很密切。譬如有两个比较年轻的人,这时候他们之中的一个也许会告诉,说是因为在故乡曾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过,他逃出来了,逃了这么远,几百里,几千里还不知道,而且也逃出了这许多年了。

我呢……另一个也许说,——我是为了要追寻一个潜逃的老婆,为了她,我便做了这小小生意了。他们也许会谈了很久,谈了整夜,而且竟订下了很好的交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窗上发白,街上已经有人在走动着了,水筒的声音,辘轳的声音,仿佛是很远,很远,已经又要到赶路的时候了。

呼唤声、呵欠声、马蹄声……这时候忙乱的又是店主人。他又要向每个客人打招呼,问每个客人:盘费可还足吗?不曾丢了什么东西吗?如不是急于赶路,真应当用了早餐再走呢,等等。于是一伙路人,又各自拾起了各人的路,各向不同的方向跋涉去了。几时再见呢?”“谁知道,一切都没准呢!有人这样说,也许还有人多谈几句,也许还听到几声叹息,也许说:我们这些浪荡货,一夕相聚又散了。散了,永不再见了,话谈得真投心,真投心呢!

真是的,在这些场合中,纵然一个老江湖,也不能不有些惘然之情吧。更有趣的是在这样野店的墙上,偶尔你也会读到用小刀或瓦砾写下来的句子,如某县某某人在此一宿之类。有时,会读到些诗样的韵语。虽然都鄙俚不堪,而这些陌路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陌路的相遇又相知,他们一时高兴了,忘情一切了,或是想起一切了,便会毫不计较地把真情流露了出来,于是你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人间味。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荒僻的小村落”,既“生疏”又“熟悉”,因为是新的遭遇,所以陌生;又因为与其他经历过的村落相似,所以似曾相识,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
B.“青生铁的洗脸盆”“黑泥的宜兴茶壶”这些粗糙质朴的器物设置,既营造出野店原始、纯朴的环境和氛围,也折射出店主人浑朴天真的精神风貌。
C.文中多处使用了“也许”“或”等不确定性副词,给人种云霞明灭、如真似幻的感觉,反映了作者对野店世外桃源般的现实处境抱有喜忧参半的矛盾心态。
D.文中两个比较年轻的人,初次见面就坦诚相见,无所顾忌,既是相遇相知的高兴表现,同时也说明“野店”所营造的纯朴氛围,拆除了他们的心理戒备。
2.本文采用了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有人评价本文写出了一种“特别的人间味”,请结合内容试作阐释。
2021-02-0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