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举措正确的是
①海纳百川,实现中外文化融合、趋同
②路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统一
④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对二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者是一致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区别
②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相反相成
③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2017年春节,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广受关注,这些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掀起了一股“古诗词热”,广大人民群众在节目中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文化品位,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提高,表现出参与面广,参与主体多,参与形式载体多样的特点,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走上积极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意见》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取得实际成效。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说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作用。
(2)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仃关知识,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如何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假如你所在学校要举行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为活动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
4 .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来,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全民阅读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
2013年,李岩在北京创办了一个名叫“第二书房”的会员制社区图书馆,主旨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安静健康的阅读空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第二书房”从一家扩展到如今的七家。回忆起第二书房的发展历程,李岩认为,“推广全民阅读,期待更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帮助,期待着政府通过建立示范项目,大胆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事业的创新路径与合作方式。”同时,书香社会的建设不仅让图书出版和发行界的从业者充满期待,也让许多阅读爱好者信心满满。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建设书香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3月,“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的“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启动;5月,“百社千校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1000所小学展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认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和主题策划,设计全民阅读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标准、实施规范、保障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和组织协调机制,统筹服务网络建设,指导开展本地区的全民阅读工作;第二,以典型为抓手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以抓好典型活动、典型人物、典型场所、典型机构的推广示范工作为切口,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以上观点的合理性。
2016-11-26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房山区高三高考二模考试政治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让电视文艺节目蕴含民族文化之美,是媒体人的责任。
近年,各种主题真人秀节目竞相上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以极高的收视率取得巨大的商业回报,但节目的创意大多是舶来品。针对文化传媒的发展路径问题,有人认为,大量引进国外节目创意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传媒的发展,应鼓励引进;而有人则认为这样会让我国的文化传媒囿于模仿难于突破,应限制引进。
曾几何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渐行渐远,甚至淡出一些年轻人的视线,社会弥漫着浮躁、娱乐至上的气息。近期,《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节目受到热捧,节目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坚守,凸显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创作者们从最熟悉的题材切入,在古典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其舞关设计将中国传统的符号融于多空间的四维影像,用最新的3D数字影像技术再现古诗词的流动意境。节目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位阐释,不喧哗,自有声。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材料中关于文化传媒发展路径的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说明其合理性。
(2)运用《生活与哲学》巾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是怎样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
(3)全媒体时代,不少媒体对“娱乐至上”推波助澜,引发有识之士的担忧。请从两个角度谈谈“娱乐至上”的危害。
2014·江苏南京·二模
6 . 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2016-11-26更新 | 29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南京、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