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是不同于西方主流观念的东方思维。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弘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
①坚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态度,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②充分认识到文化与政治相互渗透融合,坚持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包容性发展
③坚定高度文化自信,天下观即天下中心观,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法、新路径
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特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 开放的“窗口”,承担希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圆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围梦提供有力支撑,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19年12月,深圳颁发《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通过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熔铸新时代特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等举措,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为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文明建设提供成功案例、丰富例证。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阐释从创建深圳特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合理性。
(2)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具有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3)到2035年,深圳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请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2020-05-22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0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3 . 闪耀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经典剧目在海外大量“圈粉”,上海国际艺术节积极拓展海外合作的“朋友圈”,在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强化顶层设计,拓展平台、路径,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力度,打造了一批富有上海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力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码头。此举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展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④激发了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活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5-08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文综政治试题
4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2017-09-04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年8月浙江学联选考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5 .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不动产”,是城市未来的根与魂。成都站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起点上,明确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要求,指明了涵养天府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教发文化创造、共建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对此,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①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②实现成都市文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③成都市发展文化的目标和路径体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要求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8-08-03更新 | 143次组卷 | 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阳江华附高中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综合模拟政治试题
6 . 2018年5月11日,在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内,孔府印阁篆刘师张国亮、东明粮西创作师韩国瑞等在现场进行创作,与德州梁子黑陶、东昌葫芦雕刻等诸多米自齐鲁大地的非遗技艺一同组成的“非遗鲁军”方阵,吸引了不少参展商驻足观看。一些非遗项目通过拥抱互联网,已实现了产业化,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文博会的举办
①旨在展示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②坚持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③展示了区域传统文化的多样色彩
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对二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者是一致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区别
②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相反相成
③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8 . 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连战连捷”。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现在,我们在太空中真的看到了着陆器“嫦娥”、巡视器“玉兔”、中继星“鹊桥”。我国以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或标志性符号来命名航天器或空间探测器的做法
①充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升华②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④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月球背面始终背对地球,会屏敝地球的无线电等干扰信号。我国科研人员根据导航相机拍摄的着陆周围地形信息,对巡视器进行了路径规划,通过中继星发送了拍照遥控指令巡视器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成像,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巡视器成像,经过地面数据接收与处理,呈现出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互拍影像图,这是世界首张月背影像图。这表明
①科学家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揭示和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
②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③科学家的科研方案来自实践的需要并指导科学探索和研究
④科学研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推动人类的认识无限接近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2-20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乡村振兴要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价值必须释放。
H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文化兴推动乡村兴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路径。具体工作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同时更加注重传承内在的“精气神”,挖掘本地农耕文明经典中蕴舍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建设现代农村道德高地;克服文化发展“齐步走”错误思想,从乡村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补民风;探索实践,中正出新,探索文物建筑保护的新路子,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提振乡村文化自信;对全省“文化家底”梳理,根据自然资源、历史禀赋、产业特色等开展分类培育,有序推进。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渭涓细流汇聚成文化的江海,“种”出了乡村文化满园芬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路径”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道理分析H省是如何“种”出乡村文化满园芬芳的?
(3)幸福不会从天降振兴乡村要奋斗。请你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主题,为乡村文化振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切合主题,每条限15字以内)
2018-06-08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0 .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建设“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城镇,不是传统意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城镇立足于本土的特色产业、精致而规模适度的城镇形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记录着历史的沉淀文化(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这四大内涵共同构成的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体系。
材料二: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某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说明怎样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某省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3)请为守住有根的农村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