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D公司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知名公司,获得了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荣誉称号。它创业之初只是一家生产汽车座椅弹簧的地方小企业,后来与国际公司联合成立合资公司,业务由零部件升级至整车制造,开创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与ICT企业(注:从事信息通讯技术的企业)跨界合作先河,并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过去10年,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每年创新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目前拥有专利技术近3000项,新能源技术专利超过1000项,2024年其旗下明星产品销量已经远远超过同类商品,深得消费者青睐。

材料三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提升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发挥了统领性支撑作用。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针对知识产权审判中“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以及技术事实查明难等问题,创新知识产权小额诉讼审判模式,以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庆市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链主”科创企业开展法治服务,共同谱写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庆新篇章。

材料四   新质生产力是指向产业升级的生产力。我国传统产业门类多,多数都是民生产业、基础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80%以上。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传统产业具有高耗能、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居多等特点,但传统产业并不等同于落后产业,依托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协调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提升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概括图1和图2包含的经济信息及其联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重庆市是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4)结合材料四,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政治试题
2 .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和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对于许多中低端产业而言,国内人工成本占比较高,东南亚的国家工资水平相比中国较低,这些国家提供的机遇和优惠政策是难以抵挡的。解决劳动力成本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
③淘汰劳动密集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技术产业
④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放宽国内市场准入门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3 . 近年来,山东省实施对同类国有企业合并,完成了山东重工对山东交工、中国重汽的重组,山东高速和齐鲁交通、山东能源和兖矿集团的联合重组,在装备制造、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数字化企业和产业园区。这说明山东(     
①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提升产业控制能力
②深入推行简政放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④聚焦国家重大工程,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4 . 推动冷链寄递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快递进村”、农特产品上行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近年来,寄递企业加快推动网络下沉,不断完善冷链服务功能,在生鲜产品寄递、助力农产品线上销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农村冷链寄递物流快速发展(     
①是快递行业增强现代农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
②有利于推动构建产销贯通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③可以提高农产品运输时效缩短农产品流通半径
④有助于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功能助推乡村振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4更新 | 39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农业观”是党在领导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大农业通过开发大资源,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质量和蛋白质,满足人们对大食物的需求。可见,践行大农业观(  )
①能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②需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
③有利于完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可以优化居民膳食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3更新 | 75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货物出口3年来首次下降。全球出口总额23.8万亿美元,下降4.6%,继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增长后再次下降。

材料二   2024年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幕,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220多家头部企业和工商机构确认组织代表团参加本届广交会。本届广交会上众多新产品和绿色低碳、智能化等创新产品纷纷亮相;广交会线上平台将展示超270万件各类展品,为全球采购商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选择;来自中国的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脱贫地区企业,也将带来地域特色浓厚的众多原生态绿色产品。

有人认为,中国举办高质量进出口商品展会是为了拉动全球贸易量的增长。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总书记作了详细阐释。

材料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注:2022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为9.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为41.0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1.6%。据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将增至63.8万亿元。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供应链,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时序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商业智能处理、数据挖掘和分析、数据安全、数据交换等各环节形成了数据产业体系,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下图是“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2)结合公式,从生产要素角度说明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24-05-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会在北京进行,主题是“持续发展的中国”。围绕中国持续发展的动能与前景、中国持续发展的机遇与国际合作等,凝聚加强中国对外合作发展的共识。

材料一   2023年—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变化

注:2023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

材料二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分量足、成色好,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有效提升;既有“稳”的坚实基础,又有“进”的广阔空间。据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8亿,数字经济规模2027年有望达到15.7万亿美元,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同时,政府做好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措施,支撑经济保持合理增速,2024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5%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当下中国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境,如人口老龄化、消费动力不足等,据此,有人提出“中国经济见顶论”。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驳斥这一观点。
2024-05-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2023年5月,科大讯飞公司推出羚羊工业大模型,基于该模型,重点打造了“数字工匠”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应用产品,持续赋能制造业全流程。这表明人工智能开发企业(     
①坚持高端产品供给,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②改变了生产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③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
④推动工业生产智能化,进一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0 . 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于环境保护、技术竞争、经济结构调整等的需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

图1   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渗透率预期情况

图2截至2022年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来源国分布情况(单位:%)

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这个比例能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中的普及程度和市场占有率。

材料二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部分领域技术仍有待突破,车用芯片、基础软件等还要加强攻关,新能源汽车低温适应性、安全性、充电便利性等还需要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成熟,充电难、充电贵成为一些新能源车主的痛点;新能源汽车领域厂商和品牌多,产品聚集度比较分散,但市场销量两极分化明显,新能源汽车成本高企,能够盈利的寥寥无几,规模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材料三   为了坚决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某省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活动,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意识。针对该省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锐意进取、不断总结防灾减灾经验教训,加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制定或修改多部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查找分析问题,并督促政府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该省要求,推进美丽建设要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问计于民,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实现美丽蝶变。

材料四   《意见》指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深化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治理、核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1)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并联系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材料三探寻某省实现美丽蝶变的措施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主体和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某省是如何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上述意见要求是如何体现习近平外交思想核心理念的。
2024-05-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