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以下简称“三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指标体系,利用“三新”调查基础数据,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而成的复合指数,用来反映经济新动能发展趋势和进程,包括网络经济指数、经济活力指数、创新驱动指数、转型升级指数和知识能力指数。

材料二 “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在看到“三新”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已成为科技投入产出大国,但现阶段国内基础研发仍然相对比较薄弱,人才储备及结构还不够合理,高端要素供给不够充分,支撑“三新”经济发展的创新链尚不完整,产业体系自主性、稳定性、安全性不足,这也势必影响“三新”经济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让“三新”经济迸发更大潜能、展现更新活力,这就需要各地打好“组合拳”,持续为“三新”经济保驾护航。

(1)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保驾护航“三新”经济的原因与措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项目

2022年

2023上半年

服务进出口

总额(万亿元)

6

3.1

同比增长(%)

12.9

8.5

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

总额(万亿元)

2.51

同比增长(%)

7.8

12.3

注1:202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二,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居全球第五;202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提升至43.5%。

注2:数字化交付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产品、服务或内容等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交付的过程。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交付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   9月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落下帷幕,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成绩单: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政府或总部名义设展参会,线上参展企业6700余家,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下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过20%,包括500余家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覆盖28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累计入场近28万人,举办了15.5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200多场论坛洽谈,在成交项目、投资、战略协议、权威发布、首发创新和联盟平台等7方面共达成1100余项成果,境内外参展企业的新技术、新应用得以精彩展示,品牌众多的新能源汽车吸引关注目光;深睡小屋、健康监测一体机等新型医疗服务设备令人新奇;智能化设备让观众虚拟参与足球比赛……本届服贸会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精彩亮点和突出成就。

(1)概括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走进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谈谈对2023年中国服贸会成绩单的认识。
3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下列举措在助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传导科学的有(     
①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对接→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振兴
②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践行大食物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切实优化游客体验→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④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民营企业利润增高→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量本利模型是在一定期间把成本总额分解简化为固定成本(不受产量变化影响)和变动成本(受产量变化影响)两部分后,再考虑收入和利润,使成本、产销量和利润的关系统一于一个数学模型(如下图)。这一模型给企业的启示是(       

①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增加效益
②企业要发挥规模效应,通过各种途径摊薄固定成本
③企业要通过减少原料投入,持续压缩可变成本
④企业要通过增加市场销量,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3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福建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后,单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经济社会和环保效应显著。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华龙一号”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收益也相当可观——每出口1台就相当于出口30万辆汽车,能拉动装备和设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全寿命周期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华龙一号”研发团队共开展了54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了一大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也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华龙一号”涉及全国各地5300多家设备供货厂家,助推一大批核电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一批国企为主导的三代核电装备供应链,成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之重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6 . 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这为发展特色县域文旅产业指明了大方向。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①提供高质量的文旅供给→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②发展文旅绿色产业→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城镇居民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④发展中西部文旅产业→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东、中、西同步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15更新 | 1009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7 . 我国是家电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其中智能家电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240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5760亿元。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家电绿色化、节能化、低碳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家电智能化发展日新月异,为用户带来“更懂你”的消费体验。家电行业也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成效显著。

20227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支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涵盖开展全国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强化全链条服务保障、夯实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智能家电行业近年来市场规模扩大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政府支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意义。
2022-12-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由包括中、日、韩、澳、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2020年该协议正式签署,2022年该协议在中国正式生效实施。

材料一   2016-2020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中国同RCEP其他成员国海关货物进口总额


材料二   RCEP生效实施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但也带来了更高标准、更严规则和更强竞争。

RCEP通过削减关税、扩大市场准入、采取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集聚,将在区域范围内将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推动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更加密切。零关税政策以及跨境电商平台的搭建,将助推我国国内消费扩容提质,充分发挥我国强大国内市场的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此外,RCEP 把国内生产企业放在更具挑战性的竞争环境中,倒逼其加快变革,不再依赖人口数量红利、土地资源红利,而是用切实过硬的质量满足市场、赢得市场,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国际化品牌。


(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RCEP生效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022-12-03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面对环境污染高发态势的民生之痛,一系列有重点、有力度的环境治理顶层设计发力,“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实施,我国的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我国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
2022-11-30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经过多年努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材料一   小小的大荔冬枣成为走出国门的“金果果”,蒋家坪的一座座富硒茶山是帮助群众走上致富大道的“绿色富矿”……这一个个事例是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诠释。在河南,陆上、空中、网上三条丝绸之路,联通了196个国家和地区,织起了一张链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云端大网”,一年的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在重庆,三大国际贸易物流通道架起互联互通桥梁,近40条中欧班列线路,辐射国内59个铁路站点和29个港口,通达亚欧近百个城市。十年间,中西部地区开行的中欧班列达到44559列,占到全国的75%,联通了欧洲24个国家;新开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超过130条,占到新开通国际航线的60%以上,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机场国际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例如,老挝人民在中国专家和近两万名技术工人的帮助下,成功建设了一个个现代化的医院、学校、发电厂,修筑了绵延千里、穿越山川大河的中老铁路,让老挝跨入“高铁时代”。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可帮助3400多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其中2940万人生活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除了在对抗贫困方面的突出贡献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危急时刻,中国政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协调防疫机制、共享防疫信息,为多国提供医疗物资、技术设备,派出多批医疗队伍支援防疫工作,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疫情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拥护和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