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再到深圳标准,深圳一直走在探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到2020年,深圳将建立健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深圳标准体系,高质量已经成为深圳新时期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强化产业,研发、市场、资本、人才等全要素协同,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专项政策,实施综合创新生态优化计划,建设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出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低成本竞争向高质量、高适用性优势转变;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和强化措施,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提升着人民的获得感。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概括深圳市高质量发展贯彻了哪些新发展理念并分析该市是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人民获得感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

材料二   2022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就新疆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2022-11-25更新 | 32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蕴含着巨大价值,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幅提升生产、管理、流通等环节的效率,让企业研发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可有效激活线上消费需求,并以“线上+线下”的新形态促进形成境内外联动的营销体系,多层次释放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以数据采集、清洗、标注、交易等环节构成的数据要素市场正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增长;联动不同产业集群和组织,促进跨网、跨地区、跨企业数据交互,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互联互通,助力我国产业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我国“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我国大数据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开源架构、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能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大数据产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就我国数据相关企业应如何提升自身创新发展能力提出具体建议。
13-14高三上·黑龙江双鸭山·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美丽中国,任重道远。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2016-12-12更新 | 5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