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作出了减排承诺。


材料二   2020年,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但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实现碳中和,发达国家过渡期有60—70年的时间,而中国只有30年时间,能源和经济转型、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减排的速度和力度都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中国第一份承诺的完成情况。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克服困难、践行新承诺提出合理建议。
2021-03-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测评政治试题(第一模拟)
2 . “精准扶贫”是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县曾是个全国知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十二五期间该县结合本地实际、正确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该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及莲子种植普遍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莲子种植基地。改变了以农耕为主的单一业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兴办家庭农场近百个,积极发展名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建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等形式入股,使农民获得合作社的利润分成,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重点帮扶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走上了富裕之路。
材料二 解决贫困问题,全国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福建宁德用20多年的时间,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立足闽东资源实际,“大念山海经”、推广“种养加”,大力发展特色农渔产业和生态旅游。通过政府补助,整合搬迁资金“挪穷窝”,完成易地搬迁脱贫35.6万人;通过信贷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将产业发展推向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创造出扶贫工作的“宁德模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分析某县扶贫措施对该县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扶贫工作的依据,并分析“宁德模式”是如何通过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来实现精准扶贫的。
2016-12-13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广东兴宁第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苹果种植业是S县的传统产业,随着S县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果园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S县打破以往“分田到户”的经营模式,在苹果种植前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中期统一灌溉、防治病虫害,后期统一协调对接市场。除此之外,S县还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苹果专业合作社等现代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的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解决废弃反光膜和废弃枝条问题,S县通过反光膜全收集,果树枝条全利用,促进了果园面源污染治理,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S县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环节上下功夫。目前,S县建设高端智能选果线30多条;苹果醋、苹果脆片等产品畅销国内外。S市用“小苹果”这把“金钥匙”,开启了果农增收、产业富农、脱贫奔小康的大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S县苹果产业做大做强的措施及意义。
2021-05-27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高考最后一卷思想政治(第五模拟)
4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加剧,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型产业的增长,货币供给机制的美元化和高信贷、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本身对经济的系统性稳定造成了伤害。可以说,经济旧常态自身就有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三: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应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6-12-13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阳东广雅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2017年五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每年都在1.2万亿斤以上,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中超过60%,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累计增长超过50%。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短板和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民驾驭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个长期的过程。

2018年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据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概括五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就政府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具体建议。

2018-06-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抽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于2022年8月印发通知,要求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力争2022年内建成不少于40个“口袋公园”。“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因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群众使用等特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从城市人群的生活角度来看,“口袋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在选址上,“口袋公园”要优先选择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在设计和建设上,要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增加活动场地,落实适老化和适儿化等要求。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民众对城市绿地等公共资源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


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回答,政府在建设“口袋公园”的过程中是如何贯彻“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成电路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十三五”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但同时我国在集成电路的进出口方面也存在挑战,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中国半导体协会、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二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成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关键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支持软件产业园区特色化、高端化发展;支持高校联合企业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专项资源库建设;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为国际企业在华投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好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问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2020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消费总量的84.86%。

材料二   种子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做到了完全自给。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的。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我们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如种质资源挖掘利用还不够,现代育种技术应用以及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知识产权配套不完善,玉米、大豆、个别蔬菜品种、畜禽种业等竞争力还不强。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适应今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的要求。


(1)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破解种业发展难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4.6%,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分别比2017年提升3.6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

材料二2018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发展农村电商不仅要做好工业品下行问题,更要做好农产品上行问题,而目前农村农产品上行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总体规模仍偏小。我国农产品上行仍面临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运营效率低;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稀缺;农村物流企业资金不足。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够,对农产品的质量追溯控制力、营销推广较弱,导致农产品上行乏力。


(1)概括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在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题中如何发挥好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