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将分散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知识进行有指向性的配置整合。

2022年9月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等五份文件,旨在通过改革深挖经济社会内生增长潜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可行性。因为当前中国旨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核心技术等,绝大多数具有明确的锚定物和参照系,从攻关目标上看,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而且,不论是嫦娥奔月、北斗指路,还是天宫遨游、祝融探火、羲和探日等,都已充分体现出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新型举国体制对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意义。
2023-01-17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期末)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表示:“这次活动可以说是现代环保活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重视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此同时,该活动对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让人类充分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内涵。”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在我们即将迎来“4·22”世界地球日之际。XX社区向全体居民发出倡议希望大家身体力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请你就此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①主题明确,逻辑层次清晰;②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2-04-29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3 . 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救助对象是社会中最脆弱的一个群体。2021年9月28日,为缓解灾情疫情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双重影响,河南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人均每月不低于570元、355元提高到不低于590元377元分别增长了3.5%、6.2%。此举(       
①旨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②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
③能够培养困难群众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
④有助于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推进共同富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政治试题
4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作为商品来进行买卖,旨在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从而促进碳排放企业不断减排碳总量,以此促进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向碳中和迈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     
①可以通过市场化的碳价去影响企业的成本,降低碳排放量
②发挥了政府推动碳中和的强有力环境政策工具的决定性作用
③可以激发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应用低碳产品的积极性
④可以推动绿色发展,使人们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局势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为此,党中央提出,要在促消费稳外贸的同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材料一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当前基建投资由政府主导的意义。

材料二   为了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12月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从排放单位确定、配额分配与登记、排放交易、监督管理及处罚等方面,对碳排放权交易作出规定。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概述生态环境部出台管理办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2022年以来,受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受到很大影响。

20224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意见要求: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互联网+家装”等新型消费。加强农业和制造业商品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支持研发生产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科技和消费潮流、应用前景广阔的新产品新设备。鼓励发展反向定制(C2M)和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大对虚假宣传、仿冒混淆、制假售假、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持续优化完善全国12315平台,充分发挥地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广泛引导线下实体店积极开展无理由退货承诺。


结合材料并应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政策举措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意义。
2022-08-08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新高三上学期TOP二十名校调研6月摸底考试政治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数字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重因素影响,现代产业跨界融合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是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制造业的生产流通过程日益出现服务化元素,而借助于产业链的纵向拓展和横向延伸,服务业也与制造业深度绑定。这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共生的现象,被称为“两业融合”。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日益普遍的跨界融合现象,特别是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人力资源和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世界各国都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推进,通过向制造业注入更多服务元素以及企业内部的灵活生产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集成,实现生产厂商、消费端和物流系统更高水平的万物互联,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促进“两业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022-01-28更新 | 554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三、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理论链接】
1、【经济生活】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三、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原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④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且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⑤独立自主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应对倾销与反倾销的本领。
2、【政治生活】
一、走近国际社会
1、国际组织
(1)地位: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一般性和专门性。
(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2、国际关系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影响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决定因素: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为什么?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
(2)怎么办?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生活与哲学】
一、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意识的本质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
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⑴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⑵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八、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
⑴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⑵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3)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同时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
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⑷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022-01-02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热点11 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
9 . 二、【理论链接】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
1、【经济生活】
一、新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结合材料和自身发展,谈谈青年人如何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二、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三、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
(2)我们要以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尚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培植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4)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开放型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全国力,并且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更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政治生活】
一、走近国际社会
1、国际组织
(1)地位: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一般性和专门性。
(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2、国际关系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影响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决定因素: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为什么?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
(2)怎么办?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生活与哲学】
一、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
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⑴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⑵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⑶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⑴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⑵联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3)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同时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
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⑷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⑴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于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有走向衰落和灭亡。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22-01-02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热点10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30周年纪念峰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 年 2 月 2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 持力度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正在稳步提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 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更深,面临的困难也更多。疫情导致中小企业的订单减少、开工延后、成本增加、资金紧张,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和供应链的双重压力,不少企业既想尽快复工减 少损失,但是也担心疫情蔓延带来的风险,存在着“两难”的心理。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 的企业群体,在抗击疫情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为中小企业纾困,不仅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 必要之举,更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保障。中小企业稳则就业稳、经济稳。党中央、国务院高 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在此背景下,一系列帮扶政策的落地实 施,中小企业复工率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积极推动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材料二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无接触”经济的需求,直播带货、直播网课、远程办公、 远程医疗......各行各业加速拥抱数字化,经济社会没因物理“隔离”而停摆,“新基建”提供的应用场景立下了汗马功劳。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主要“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新,“新基建”更 加关注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而 传统基建主要依赖钢铁、水泥等;二是作用新,“新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 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创造出更多的新市场、新需求;三是模式新,“新基建”由市场主导, 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优化和改变以往传统基建仅以政府 投资为主的固有模式。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新基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020-10-22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树德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