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党必须保持战略清醒,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全党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   宁波市政府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塑造“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空间格局,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加强新型帮共体建设,架起共富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谋划打造一批海洋产业平台;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传统车间向“未来工厂”蜕变,努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二十届二中全会对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何要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谈谈宁波市政府怎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
2023-04-14更新 | 741次组卷 | 3卷引用:押浙江卷 主观题 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全球已经进入到了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美欧的“再工业化”、德国工业4.0.都说明当前全球已经掀起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经济形态也成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设“四新经济”企业2545.4万户,占全国新设企业的41.7%,并且呈逐年上升态势。从细分行业来看,“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占比较高,分别为24.5%、19.5%和19.0%。疫情以来,“四新经济”企业增速高于同期企业总体增长水平。回顾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从互联网电商到网约车,从3D打印等定制化服务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漫式体验休闲项目,再到五花八门的网络消费、平台消费、智能消费……“四新经济”充分利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四新经济”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023-04-12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全国乙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实现2023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找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点,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持续畅通经济循环;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产业政策注重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优化重大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区域布局,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请你给首都发展提两条建议。
2023-04-12更新 | 4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三 推动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解题方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探月探火、超级计算机、新能源技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镇化率提高十一点六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结合材料,说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2022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进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扩大优质产品进口,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进博会成功举办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3-03-29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天津市以智能科技为引领,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连续6年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5年来,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5161个,滨海一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3000余家,初步实现“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天津”的发展模式;天津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契机,通过清脏、拆违、治乱、增绿,有效推动了村庄增“颜值”、提“气质”,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加大公共设施投入,保障老龄人的基本生活,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知识,说明天津市是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2023-03-18更新 | 28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湖北卷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对此,有专家提出了三点建议:

聚力“点上突破”。利用好完备产业体系、巨大内需市场和强大动员组织能力等综合优势,集中优质创新要素和主体,加速“卡脖子”点上的突破。

强化“链上协同”。上下游循环畅通、产学研协同联动、大中小融通发展,建立多方参与的技术攻关联盟组织,让更多创新型企业放手一搏。

注重“面上提升”。政府要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统筹和规划,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规避产业链过度集中部署带来的风险。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专家建议对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的积极作用。
2023-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天津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5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2022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10年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达9.3%,占比提高了10.3%;新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9.7%,高出服务贸易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本届服贸会上,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科技、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让更多服务贸易活动不囿于制成品形态,催生了远程服务、非接触经济等新业态、新场景。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表示,2022年服贸会体现了中国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决心。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疫情反复延宕的背景下,中国在稳定世界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所取得的进步。
(2)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举办2022年服贸会的国际意义。
2023-02-17更新 | 129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政治试题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据统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2%。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一系列的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突破领域作出了部署;从中央到地方,在财政资金、人才培养、产权保护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截至2022年10月,我国有机器人相关企业43.9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近8万家,各类机器人的产量超过1千万台,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部分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得到国内外整机企业的普遍认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3-02-17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二模联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 年9月2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WIPO”)发布“2022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 11,中国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2年5月14日,福布斯发布 《2021年全球企业2000 强》,中国(包括港澳)共有395家企业上榜。

注:①全球创新指数(CII)是通过评佑制度和政策、基础设施、商业和市场的成熟度以及人力技能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②对比美国上榜企业,中国上榜企业以资源垄断的能源企业为主,金融服务、高端医疗、耐用消费品等领域几乎是空白。

材料二   近年来,不断跃升的科技能力持续为实体经济创造着新增量和新空间,推进科技创 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而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基础研究经费翻了3.4倍,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3万家。 虽然科技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导致结构性供需失衡,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的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并长期存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监管体系与标准规范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存在机制性问题等,客观上制约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阻碍了经济整体效能的释放。

(1)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2023-02-15更新 | 36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全国乙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