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15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更强定力、更大干劲、更实举措抓重点任务落实,奋力开创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新局面。一要锻造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主力军,建设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实力的战略科技力量。二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科技自立自强新成果。三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四要塑造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强大动力。五要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持续厚植“第一资源”优势。六要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大力营造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促进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分析应如何助推创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
2022-07-16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天津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2020年11月,山东省青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议。市委书记王清宪强调,青岛在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都具有独特的“双节点”价值,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乘势而上、聚势而强。要深化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干部开放的意识、素质和能力,加快聚集全球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带动胶东经济圈和黄河流域开放发展。要更大力度拓展内需空间,加快项目建设储备力度,形成滚动投资接续,为区域发展赋能。要加快培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全面提升青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要加快建设创业城市,打造最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高水平技术成果转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更加方便温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青岛在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应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2-07-07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8练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农业镇,2006年前主要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和加工,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从2007年第一个开家具淘宝店的农户尝到甜头起,年轻人纷纷加入了“淘宝大军”,开启电商创业大幕。随着市场的变化,该镇电商经营模式经历了从赚取购销差价到产销结合、自产自销,再到重视创意和知识产权三个阶段。为使电商企业健康发展,睢宁县政府开展了产品质量提升和环保达标活动,对信用良好的电商给予专项财政支持。2008至201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6.7%的速度持续增长,物流、商贸等相关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沙集正成为一个富裕美丽的新沙集。


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该地是如何建设富裕美丽新沙集的。
2022-05-07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高频考点解密】(统编版)解密02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真题专练)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如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谈谈领导干部如何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
2022-05-0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考前政治最后一课(人教版)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拟定两条倡议。
2022-03-3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文化、哲学探究开放类主观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请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2022-03-29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文化、哲学探究开放类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现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但这已是自2004以来,又连续19年以农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要扎实继续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材料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某村盘活“沉睡”土地,加速土地规模适度流转,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鼓励承包农户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土地流转,以项目带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由村集体牵头发展农业,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举办乡村大讲堂,分享最新农业资讯;成立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牛养殖大棚和生猪繁殖场,吸纳村民入股;硬化出村路,修建冷库,与外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积极引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项目,逐步形成产业强、环境优、家园好的乡村振兴之路。2020年,该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2021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该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对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借鉴意义。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超越GDP排在其前面的广东、江苏等地,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经验”再次惊艳全国。浙江省极具前瞻性地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迅猛发展。“浙大富”不仅富还在于全体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次于上海,以至于“浙江农村有多豪华”词条曾冲上热搜;推动沿海发达地区与偏远落后地区结对帮扶,深度推广“山海协作”。


结合材料,从“坚持新发展理念”角度,分析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经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2年新年贺词里,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殷殷关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始终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但决不是简单重复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而是要依靠高质量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具有基础性的经济结构支撑;要不断完善包括三次分配在内的收入分配制度框架;全国上下要齐心协力,要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的起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的相关知识,阐述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2022-01-20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07 2022年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视频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前途命运。习近平指出,中国解决了14亿人的温饱问题,2020年将实现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向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出口防疫物资;推动各国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是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