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其主要特征是: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网络是重要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

2023年8月16日至18日,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汕头举办,本次大会以“聚数联侨数创未来——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聚力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重要窗口。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1.5%,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本届大会聚焦数字经济时代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促进数字产业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加快探索中国——东南亚数字经济贸易发展与国际合作新模式;助推广东省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汕头数字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发展数字经济的意义。
2024-05-21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三模)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需与外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动力。

材料一   2024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085亿元,比上年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162136亿元,增长9.0%。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0%。第三产业投资330815亿元,增长0.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5%,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5.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

材料二   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展现出如下特点:

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大宗、民生商品进口有序扩大。2023年,农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增长了5%,消费品增长了1.2%,能源产品进口增长了27.2%。

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也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达到29.9%。

贸易伙伴多元共进。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

46.6%,提升1.2个百分点;对拉美、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6.8%和7.1%。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支撑2023年中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
3 .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佳作频现。屡创纪录,中国电影市场在龙年伊始迎来“开门红”。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80.16亿元,总观影人次1.63亿,总放映场次达到约400万场,这三项关键数据创下中国影史新高。今年的春节档,喜剧、运动、动画等多种风格电影上映,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相比往年来讲,今年定档的影片跟春节档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更为契合;国家电影局也联合了11家金融机构在春节期间投入数字人民币观影消费补贴超过3000万元,通过满减、领券、数字红包等方式为电影消费带未实实在在的优惠。

材料二   今年春节档因为某位公众人物拍摄电影院大屏的图片发布社交平台为电影宣传,引发了对于电影“盗摄”的热议。对此,国家版权局、官方媒体、春节档电影出品方以及多位业内人士进行反对电影“盗摄”宣传。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在春节档反对“盗摄”的科普宣传了,2021年,百余位电影人曾共同发起了一项拒绝盗摄的倡议活动。去年,七部影片集体发布及对盗摄的海报,以各自的语气和立场劝诫观众,拒绝“盗摄”。我国法律虽已经明确指出在影院录音录像属违法行为,但法条对于影院拍照的行为的定性其实还不清晰,有待法律界、电影界人士共同厘清“看电影发朋友圈”、“发微博”等行为的边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31条“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春节档电影票房取得亮眼成绩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加强反对电影“盗摄”的倡议的法治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1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材料二   202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谈新质生产力,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5 .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新时代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区域协调崭新局面】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安徽西靠豫鄂,东接江浙。近年来,从搭建结对合作帮扶机制、前往沪苏浙学习取经,到打造科创产业协作大平台、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安徽积极参与跨区域合作,深入推进规划共建、民生共享、生态共治等。得益于“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安徽加强与周边省份协同发展,收获了累累硕果:顶山—汉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招引一批亿元以上项目,芜湖成为吸引长三角投资的热土,池州精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叠加的省份,安徽“左右逢源”,抢抓机遇,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1)有人认为,安徽的转变证明,实现中部崛起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区位优势。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进行评析。

【绿色发展生机盎然】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为做好新时代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2019年4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2024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成就举世瞩目……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2024年4月3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2)“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及北斗等五大产业,在湖北有优势,在全国有分量,是打造鄂版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要做强新兴优势产业,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让智能、绿色成为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湖北省还举办了一带一路中国湖北—中东经贸论坛暨人工智能+”科技主题圆桌论坛,来自沙特、科威特等中东资本商贸代表团,在鄂央企和全国知名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超百家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参会,共话产、投、融、研协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湖北是如何打造鄂版新质生产力的。
7 . 历经万千风霜苦难的中华民族,蓄能成势,没有什么艰难能挡住她前进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速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向世界展现了独特而秀美的风采。

注: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按可比价计算,对应的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放在10年前,需要超过10%的增速才能实现。纵向比较,5.2%的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 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宏观预计为5%左右,有外媒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顶’,无法再进一步”。请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学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驳斥。
(2)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何“中国经济向世界展示了独特而秀美的风采”。

材料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淮南子·主术训》)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举国体制与当时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条件相适应,更多依赖政府行政动员和集中计划调配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日益完善: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个别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我国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威胁。如何继承与创新原有举国体制,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显得迫切而重要。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如何更好适应时代。
(4)有观点认为,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应对个别国家遏制的法宝。试结合政治学知识进行评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以下简称“三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指标体系,利用“三新”调查基础数据,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而成的复合指数,用来反映经济新动能发展趋势和进程,包括网络经济指数、经济活力指数、创新驱动指数、转型升级指数和知识能力指数。

材料二 “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在看到“三新”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已成为科技投入产出大国,但现阶段国内基础研发仍然相对比较薄弱,人才储备及结构还不够合理,高端要素供给不够充分,支撑“三新”经济发展的创新链尚不完整,产业体系自主性、稳定性、安全性不足,这也势必影响“三新”经济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让“三新”经济迸发更大潜能、展现更新活力,这就需要各地打好“组合拳”,持续为“三新”经济保驾护航。

(1)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保驾护航“三新”经济的原因与措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正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各国都需要找到自身优势和特色,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生态。在西方国家,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大量资金投入使得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据安全等问题。

2024年2月1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假如你作为中央企业代表出席国资委召开的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请拟一份发言提纲,简要阐明你的立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23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

材料二   2023年是商务部定位的“消费提振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在最近几个月出现比较大幅度的扩张,有效带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在服务业持续向好、传统消费旺季带动消费场景更为丰富、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持续好转、促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有所缓和等多项利好因素推动下,加上岁末年初传统消费旺季来临,预计年内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稳步恢复态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发挥消费有效带动作用就能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