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实施《绿色外卖管理规范》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按照该标准,在餐品原材料采购方面,要求采购安全健康的原材料,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减少食材损耗……在外卖包装方面,要求提供安全性、环保性方面减量化外卖包装形式与材料。在外卖配送方面,要求选择合理路线,装备科学,以减少能源消耗。

运用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国家发布《绿色外卖管理规范》的理解。
2024-05-16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二模联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通过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材料一   某省属国有钢铁企业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红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近年来,坚持党政合种一块田,组建项目研发团队,打造“智慧中心”,实现自动加渣、AR远程装配、无人码头等更加流畅智慧生产场景,实行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导向的绩效岗薪工资体系,并收购澳大利亚矿产公司部分股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措施。2023年,该企业收入站稳千亿平台、利润稳居行业前十、产业保持强劲势头。

材料二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虽然我国传统产业存在技术更新缓慢、劳动力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但我国传统产业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工艺体系,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食品等领域,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材料三   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中国不断优化签证政策,让世界看到的正是一个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的中国。2023年11月,中国将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到54个国家;12月1日,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今年1月中旬,中国又宣布将给予瑞士、爱尔兰两国单方面免签待遇……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为当代青年创造了更宽阔的国际舞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该企业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红利的经验。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知识,谈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如何看待传统产业。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对外开放与当代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200字左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区域内轨道线不断加密,三地“同城化生活”成为美好现实,资源要素更便捷地流通、互补、共享。十年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京津冀三地启动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简化此前繁琐的进出口异地报关手续,打通货畅其流“最后一公里”,京津冀区域综合保税区数量由2011年的2个增至11个。十年来,京津冀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水平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动能领域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京津冀的发展实践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2024-05-16更新 | 47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高考政治终极押题猜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产业在规模体量、结构体系、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汽车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近80%,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领域。但也应看到,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依然存在,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

有人认为,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对该观点的理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见下图)。

材料二   为打造全球低空经济政策高地,2023年初, 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初,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展翅高飞。深圳市政府统筹本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参与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加大财政、金融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化低空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支持低空经济领域相关标准体系和试验验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强化安全监督管理,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一座面向未来、辐射全球的“天空之城”雏形初显。

(1)结合材料一,用整体和部分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展翅高飞蓄力赋能。
(2)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深圳市政府的作为对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材料一:党中央立足科技进步的前沿,分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客观实际,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和发展,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知识,分析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蕴含的哲理。

材料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二要政府超前划引导,市场机制调节,“有形手”与“无形手”相结合。三要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集聚。四要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国际环境,加强跨国创新合作。

(2)依据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概述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材料三: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就是未来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竞争,也就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自立自强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

(3)依据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材料二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

为鼓励低空经济发展与创新,相关文件也密集出台,如中国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国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以及202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不少省份先后开展试点,城市空中交通(UAM)、先进空中交通(AAM)、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的应用场景陆续拓展,航空器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加快推进。比如,借助无人机、低空通航等领域的产学研和市场应用先发优势,深圳正加大力度布局低空经济产业。

虽然我国在通用航空领域取得一些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通用航空机场、飞行服务站等基础设施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阐述如何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2023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勾画出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彰显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引发了全球工商界朋友对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的热烈期待。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中国孕育发生。在崭新的赛道上,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某地新产业、未来产业抓得准、立得住,始终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等,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该地始终坚持“只要值得,就要舍得”的投资原则,成功探索出“以投带引”招商引资模式,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集群发展的“强引擎”。该地认识到“谁抢占了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未来”的道理,加快布局量子信息、航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五大先导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一大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懂法律的战略企业家。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家具有“单打冠军”的特点,存在懂科技的未必懂市场和懂法律、懂市场的却不懂金融、创新成果被人抢注而无法上市等问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政府在培养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方面大有可为,应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实战型的学习交流平台等。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蒸汽机、机械纺纱机等是当时的颠覆性技术,以这些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促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美国建立起以电力、石油、化工和汽车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成为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

材料四   2023年,于我们,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于世界,是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一年。在捕捉新机遇、创造新空间上,我们在拼,别人也在拼;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超前谋划、步步推进,别人也没闲着,动作很多、很快。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某地是如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的。
(2)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打造科创高地,聚力新兴产业。依托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合肥成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为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编制了2024年至2027年培育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深度谋划布局合成生物、化合物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生产要素耦合,把存量盘活,让要素畅通,令配置高效。引来全球创业团队人员超万名,未来产业加速集聚。昔日“总量居中、人均靠后”的安徽,如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跃至全国第七位……

材料二   凝聚“向心力”,注入“红动能”。2022年8月,新站高新区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四大产业链建立党委,覆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多家,构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产业链链长挂帅、产业链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等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23年以来,在产业链企业新发展党员中,出资人、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比超过90%。在党建引领下,新站高新区内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活力迸发,跑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安徽是如何通过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坚持党的领导对新站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我国经济起步平稳、稳中有进。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向好态势,我国多个部门共同发力。1月,工信部联合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基础设施。

海关创新步伐也在加快,29日,《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3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作;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有序推进。

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等工作;鼓励和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节能型汽车销售占比;推动家电换,促进家电消费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阐述我国是如何努力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向好态势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