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0 道试题
1 . 历经万千风霜苦难的中华民族,蓄能成势,没有什么艰难能挡住她前进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速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向世界展现了独特而秀美的风采。

注: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按可比价计算,对应的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放在10年前,需要超过10%的增速才能实现。纵向比较,5.2%的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 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宏观预计为5%左右,有外媒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顶’,无法再进一步”。请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学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驳斥。
(2)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何“中国经济向世界展示了独特而秀美的风采”。

材料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淮南子·主术训》)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举国体制与当时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条件相适应,更多依赖政府行政动员和集中计划调配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日益完善: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个别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我国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威胁。如何继承与创新原有举国体制,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显得迫切而重要。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如何更好适应时代。
(4)有观点认为,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应对个别国家遏制的法宝。试结合政治学知识进行评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以下简称“三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指标体系,利用“三新”调查基础数据,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而成的复合指数,用来反映经济新动能发展趋势和进程,包括网络经济指数、经济活力指数、创新驱动指数、转型升级指数和知识能力指数。

材料二 “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在看到“三新”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已成为科技投入产出大国,但现阶段国内基础研发仍然相对比较薄弱,人才储备及结构还不够合理,高端要素供给不够充分,支撑“三新”经济发展的创新链尚不完整,产业体系自主性、稳定性、安全性不足,这也势必影响“三新”经济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让“三新”经济迸发更大潜能、展现更新活力,这就需要各地打好“组合拳”,持续为“三新”经济保驾护航。

(1)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保驾护航“三新”经济的原因与措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东北应如何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绵延中华文脉,繁盛中华文明

土尬风格的“科目三”火爆出图。“科目三”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着最接地气的特质。颇具流行元素,充满独特魅力,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据统计,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上,其话题播放量达到了近120亿;不仅如此,“科目三”也火到了国外,在诸多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老外”也跳“科目三”。世界拉丁舞冠军乔安娜在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上以娴熟的技巧领跳“科目三”;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天鹅湖》在沈阳盛京、常州大剧院表演谢幕时集体加跳“科目三”……尽管有人嫌弃它土得掉渣,但更多的人对此欲罢不能。

一时间,“科目三”以网络时代年轻人独特的交流方式,实践了一场中国流行文化在民间跨文化互动中的网络传播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解析土尬风格的文化为何能如此火爆。

材料二   经济融入人文,人文浸润经济

厦门马拉松举办22年以来,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厦门。

产业融合体育产业总产值已超过500亿元,体育用品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赛事消费,到构建“跑步生态圈”,再到“体育+旅游+文化”,撬动了千亿消费产业链。
全民健身全面启动健康步道建设,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共享,建成2000多处“近邻运动场”等,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
交流平台通过媒体传播、组织会展等,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赛事影响力覆盖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2亿人群,成功吸引大量客流进入城市。
城市名片通过无烟马拉松、废弃物治理等一系列行动,不断丰富赛事内容,获评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代表性赛事”。本届更是成为全球首场将服装全部环保化的马拉松赛事。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厦门马拉松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正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各国都需要找到自身优势和特色,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生态。在西方国家,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大量资金投入使得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据安全等问题。

2024年2月1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假如你作为中央企业代表出席国资委召开的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请拟一份发言提纲,简要阐明你的立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深度结合的结果。一方面,这一道路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人类文明进程形成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蕴含鲜明特点、彰显显著优势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这一道路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它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可能,为开创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某班学生以“探索共同富裕的县域路径”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卡1:浙江某地,将乡镇作为特色产业聚集中心,以培育特色产业、垂直产业冠军为出发点,打造镇村联动共富产业链,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培育新型集体经济,把村庄的人、财、物、地等“三农资源”统筹整合入市,让农民的土地“活”起来,变“资产”为“资本”。资料卡2:山东某县,注重科技创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不仅研发出古桑茶、桑黄等多种产品,还形成集种植、加工、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深入实施“电商兴农”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资料卡3:福建某地,提升县域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7个民生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积极培育县域慈善主体,弘扬县域慈善文化,倡导社会和家庭互惠互助的道德风尚。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县域经济是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23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

材料二   2023年是商务部定位的“消费提振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在最近几个月出现比较大幅度的扩张,有效带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在服务业持续向好、传统消费旺季带动消费场景更为丰富、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持续好转、促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有所缓和等多项利好因素推动下,加上岁末年初传统消费旺季来临,预计年内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稳步恢复态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发挥消费有效带动作用就能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2 2024年1-2月份我国部分产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来,L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本地产业基础,着力做强航空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机器人产业为例,2023年9月,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Z公司投资共建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Z公司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上下游配套企业超500家,能够提供工业、协作、移动、特种、服务五大类近百种机器人产品。新公司的成立将充分发挥Z公司研发及企业化运营的优势,以及产研院创新发展的协同优势,推动机器人技术攻坚及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L省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企业成长提供养分。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L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该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传统产业。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不做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项目

2022年

2023上半年

服务进出口

总额(万亿元)

6

3.1

同比增长(%)

12.9

8.5

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

总额(万亿元)

2.51

同比增长(%)

7.8

12.3

注1:202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二,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居全球第五;202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提升至43.5%。

注2:数字化交付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产品、服务或内容等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交付的过程。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交付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   9月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落下帷幕,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成绩单: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政府或总部名义设展参会,线上参展企业6700余家,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下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过20%,包括500余家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覆盖28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累计入场近28万人,举办了15.5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200多场论坛洽谈,在成交项目、投资、战略协议、权威发布、首发创新和联盟平台等7方面共达成1100余项成果,境内外参展企业的新技术、新应用得以精彩展示,品牌众多的新能源汽车吸引关注目光;深睡小屋、健康监测一体机等新型医疗服务设备令人新奇;智能化设备让观众虚拟参与足球比赛……本届服贸会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精彩亮点和突出成就。

(1)概括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走进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谈谈对2023年中国服贸会成绩单的认识。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第十二位,其中6个指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拥有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在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名中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对“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解。

材料二   2023年1月至10月,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2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以创新引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024-05-16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二模联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