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持续转换经济发展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2022年8月31日公布了2017—2021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及分类指数,数据显示,2021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35.4%。



请概括材料的经济信息。
请依据提示在可视化作答流程图上填写相关内容:
1.审设问
知识范围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什么?
设问类型本题属于什么类型的主观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完成这道题的作答?
设问层次设问要求有哪些?
综上所述把以上分析的结果进行梳理,结合图表数据变化描述图表,得出结论

2.作答
通过读图表获得有效信息,描述图表,得出结论。
2022-12-06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运用思维可视化方法解经济图表类主观题

2 .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于8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一批“小而美”的中小企业成了独特风景。在今年首次设立的“专精特新”企业展区,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交互技术、虚拟现实等领域的22家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组团亮相,与大企业同台展示,秀出“专精特新”魅力的同时,它们也在服贸会国际化舞台上获得了更广阔的产业合作机会。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有4万多家,其中的“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在上天、入海、探月、高铁等大国工程中,能找到它们的产品。据测算,传统制造业的利润一般在10%,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净利润率则达20%左右。

此次参展的22家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有不少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或行业前三。据了解,北京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六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超七成属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领域。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从创新思维角度谈谈“专精特新”企业“新”在哪里。
2022-12-06更新 | 783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10 服贸会在京举办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但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这是在新发展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如在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方面短板突出,对外依存度高,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在生产效率、创新能力、高端供给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出现同质化现象,区域间对关键资源的争夺加剧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数字人才特别是高端数字人才供应不足;数字经济相关制度建设相对缺乏,企业和个人获取公共数据的渠道不畅,政企数据共享权责边界模糊,数据安全监管体系不足;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市场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平台经济领域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1)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新阶段应如何解决数字经济面临的问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表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6个经济大省如何挑好大梁?首先,就是要尽快把中共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其次,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助企纡困力度,给市场主体更大的支持。再次,经济大省人口多,产能过剩矛盾非常突出,要多想办法促消费。最后,要加快推进相关的投资项目,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同时,继续稳外贸稳外资,实现互利共赢。


依据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请你为6个经济大省如何挑好大梁提出合理化建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由于长年高强度开发利用,加之风蚀水蚀、人为破坏等,我国黑土地不断变瘦、变薄、变硬,肥力在下降。为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以下简称《黑土地保护法》),这是我国首次对黑土地保护进行立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他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特快速度推进黑土地保护专门立法,并将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意志。常委会多次就黑土地保护进行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科研人员、种粮户、人大代表、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法律草案,使法律行得通、好操作、真管用。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黑土地保护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材料二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保护黑土地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端牢中国饭碗,稳住“大国粮仓”,不仅需要多主体协同、多政策协力、多技术合成,更需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形成,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以法治方式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让黑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以“端牢中国饭碗,稳住‘大国粮仓’”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主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抉择。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探路,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的新使命。在新发展格局中,江苏作为始终致力于走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前列的经济大省,正成为续写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江苏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8、全球3%。集群优势明显,江苏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1家,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氛围浓厚,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江苏自贸区的落地,围绕“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探索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江苏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有哪些优势,并请就江苏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未来担当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2022-11-0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 . 近年来,我国养老事业迅速发展,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供给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某校同学以“老有所养:来一场养老供给侧改革”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以下为他们所搜集的信息:

科技滞后: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时,科技化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养老行业科技化水平较低,针对养老服务的科技产品研发太少。智慧养老服务不仅是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案,更是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结构失衡:养老供给的“哑铃型”结构与养老需求的“橄榄型”结构存在失衡。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化机构提供的高端服务多,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的低端服务也多,而普通老年人消费得起的中端服务相对较少。

城乡差距:城乡之间养老服务领域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但养老服务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偏远山区生活不能自理又缺乏照护的老人,生活质量很差,有的老人连最基本的每日用餐也难以保证。

人才匮乏:如今的养老早已突破传统模式,具备护理、医疗、营养学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缺乏,年轻专业人才更是屈指可数,严重制约养老服务从“产业”走向“专业”、从低品质迈向中高品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推进养老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2022-11-07更新 | 733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四 我国的经济发展

8 .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粮食安全和种子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吃饱到吃好,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促进粮食供求及其结构性平衡是一项长期任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耕地数量有限,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科技还需要农民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要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要创新农业经济经营方式。保障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好吃饭问题,有人认为关键在保护耕地,有人认为重点是科技创新。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加以对此进行评述。
2022-11-03更新 | 31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十 “思维复合”类主观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已实现跨越式提升。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行政分割、布局不平衡、公益性与市场性兼顾不够、创新型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扩大有效投资,关键在于坚持精准有效投资导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找准基建发力点,实现扩大“有效”投资。
2022-10-3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指向复合”类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正增长。不过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来看,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全面收官,但是个别行业扭曲定价的老问题,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产生的公司治理新问题等,影响了效率进一步提升,亟待解决;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依然面临着市场准入不平等,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用工成本、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痛点,仍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安全性作为投资的首要考量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增强企业信心,攥紧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钥匙。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