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粮食安全


探究目标
以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确保粮食、能源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问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与社会》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情境呈现

仓廪实、天下安。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以科技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正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5G智慧数字农业种植区、全天候物联网土壤墒情检测、智能水肥药体化灌溉,节省人工、节约用水、节制用药的同时提升了亩均效益,生产出的绿色有机水稻全程可追溯,品质更安全;智能化的“金戈铁马”走进农田,传统农民转型成为现代科技农业的新农人;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大种业技术的研发,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北大荒时,面对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人们发出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赞叹。然而,由于高强度开发利用,黑土区耕地长期透支,广袤的黑土地渐渐变“瘦”、变“薄”、变“硬”了,粮食增产成为难题。对此,相关专家认为,虽然黑土地的恢复需要-段较长的时间,但只要采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耕地轮作休耕、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等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开展试点推广,就能在最肥沃的土地上种出最好的粮食。


议题探究
(1)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让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
(2)运用《经济与社会》有关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的助推作用。
(3)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2022-08-12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3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精讲)
21-22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山东省某县用事实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广阔的发展蓝图。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该县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盘活农民手中的承包地、宅基地、四荒地,探索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模式,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农历“六月六”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在当地被称为伏羊节。该县将本地良好的生态与伏羊文化相结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同时还与一些研究院联手打造野生中药材科研种植基地,形成了“旅游+养生”的新模式,加快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探索创新“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品牌农业”三位一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该县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促进作用。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县的做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福建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后,单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经济社会和环保效应显著。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华龙一号”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收益也相当可观——每出口1台就相当于出口30万辆汽车,能拉动装备和设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全寿命周期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华龙一号”研发团队共开展了54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了一大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也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华龙一号”涉及全国各地5300多家设备供货厂家,助推一大批核电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一批国企为主导的三代核电装备供应链,成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之重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两条政策性建议。
2022-08-09更新 | 471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湖北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包括“十四个坚持”。

时政材料十四个坚持相关内容
某市领导对化解信访积案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进行调度部署”并带头包联15件具有疑难性、复杂性、典型性的信访事项,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解决。
2020年前9个月,某市10个棚户区改造、215个老旧小区改造、65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部开工,城乡低保标准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全省领先。
某市把2021年确定为“群众满意度提升年”,通过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
某市召开秸秆焚烧问题约谈会,明确整改要求,强化禁烧措施,确保火点数量显著下降,加速空气质量改善。

阅读上列时政材料,请找到与“十四个坚持”相关内容的对应关系。
2022-08-01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北京卷变式训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1)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积极意义。
(2)联系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2022-08-01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广东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大国。我国对发明专利进行保护并设置了保护期限。有同学提出疑问:技术不像苹果,一个苹果我吃完了你就不能享用了,技术却不一样,一个人使用一项技术的同时并不会妨碍他人使用,技术共享看起来对大家都有利。


(1)为什么要对专利进行保护?
(2)既然保护,为什么不是永久保护而要设置保护期限?
2022-07-2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二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持续的雾霾,不只是北京的烦恼,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起来,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改善环境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在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过程中如何作为。
2022-07-2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二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脱贫攻坚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决胜时刻。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始终是党和政府念兹在兹的伟大梦想。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和正在证明,脱贫攻坚是中国故事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中国始终在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阶段性目标,力所能及地将发展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推动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引导人民群众既扶贫又扶志,实行“志智双扶”——扶思想、观念、信心,扶知识、技术、思路,从根本上医治贫困顽疾。

历史是一条长河,洪流滚滚,不可阻挡。如何完成历史视野下的脱贫攻坚与新乡村书写?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要看到人民群众在摆脱贫困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口袋富起来”了,而且“脑袋富起来”了。现在正处于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在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我们要发现崭新的线索、塑造崭新的人物、记录崭新的实践、讲述崭新的故事,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2022-07-2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二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意见》要求,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市场;整合优化建立区域排放权交易管理平台,统一调配和有效管理区域环境指标资源,以此推动我国实现碳中和愿景。

(注: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确定当地碳排放总量,然后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额高于配额,则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如果实际排放低于配额,则可将配额出售。)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材料中这一系列举措实施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知识,联系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促进乡村振兴。
2022-07-14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9 践行社会责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