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规划和系统推进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生物经济发展的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二是坚持合作共赢。集聚全球生物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实现生物经济效益互利共赢。三是坚持造福人民。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客观规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


从“坚持新发展理念”的角度,说明《规划》所提关于生物经济发展的原则的正确性。
2 . 某校同学学习了经济与社会的知识以后,热情高涨。他们以“社会生活我关注”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最重要的依据是我们多年来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2011年至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52万件,中国专利申请量为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74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造林1亿亩,居世界第一;我国基本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材料二   S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苏南农村,作为现在远近闻名的明星村,S村曾经是有名的经济洼地,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回头看S村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自筹资金,对全村重新布局,实现了经济的产业集中;对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腾笼换鸟”,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保证村民收


入持续增长,村级收入持续向民生倾斜,社会保险全面覆盖,村民福利不断提高。
(1)材料一中我国的成就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S村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2022-08-12更新 | 395次组卷 | 1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目前、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上游落后、中游崛起、下游发达。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应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加快集约发展,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中之重,保障生态脆弱和农业核心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当,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黄河流域各地应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2·河北·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上半年全国发电结构占比图。

注:2021年10月份,风电、核电增速加快,太阳能发电增速放缓,水电降幅扩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

材料二   2021年夏季,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结合当地情况推行分时电价机制。新的分时电价机制把一天24小时分成高峰、尖峰、平段、低谷、深谷等多个时段,每个时段的电价都不一样,高峰和低谷的电价相差3—4倍。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用电采取低价政策。但一方面,动力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火电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发电企业额外增加了碳排放成本。我国用电夏冬两季尖峰化特征突出,对应的尖峰电力需求较平时高出1亿千瓦时以上。2021年夏季我国一些地方不得已拉闸限电,给企业生产与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作为电力消费的基本单元,家庭或者居民如果能在分时用电的引导下主动对用电行为作出理性安排,不仅利己,也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1)解读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发改委引入分时电价机制的原因。
2022-05-23更新 | 719次组卷 | 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湖南要打造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材料一   目前,湖南拥有中国制造业500强7家、上市企业117家、百亿工业企业30家、十亿工业企业239家。涌现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车株机、铁建重工等一批标杆性企业和标志性产品。湖南不仅基本形成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还有不少产业链集聚“硬核”力量。湖南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极具前瞻性地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湖南模式”“长沙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1)结合材料一,概括湖南制造业的特点。

材料二   湖南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一切源于创新”的理念,致力于研发世界工程机械最前沿技术,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0671项,授权专利7759项,申请及授权数居国内行业第一。公司以“品质改变世界”为企业使命,面向市场注重产品质量及制造工艺,将产品品质视为企业价值和尊严的起点。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一切为了客户、创造客户价值”,建立了一流的服务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公司秉承“先做人、后做事”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愿景……三一重工成功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工程机械企业,成为“制造湘军”的排头兵。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三一重工如何成为“制造湘军”的排头兵?
2022-02-16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幅员辽阔,城乡之间信息流动缓慢,乡村发展受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数字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居民可以便捷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变革和发展经验,为“人的现代化”创造基础。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以乡村服务为重点,运用互联网等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数字乡村逐步扩大了在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养老、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为实现“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提供助力,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变革。数字乡村将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24小时市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无人农场进入大众视野,电商成为各地农户破解生鲜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方式。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数字技术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通过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通过“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