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让人才成就事业共绘新篇章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座城市的未来,关键之关键,则在人才。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如何提升人才国际化程度、提高顶尖人才集聚度,如何造就战略科学家、“卡脖子”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如何使人才队伍匹配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近年来,上海努力破解人才难题,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综合发展环境。

百亿元税收楼把“最佳景观位”留给党群服务站,人才在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参与社区建设。连续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滴水湖畔举办,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在临港启用,科学大师们来沪拓展“朋友圈”。出台各类人才重点工程行动方案、新时代上海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向人才使用单位和各类人才“授权松绑”。开发了人才数字画像系统,利用大数据测评开展人才精准评价,授予人工智能领域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和评价自主权,由市场来评价人才价值。

目前,上海人才总量达到675万。累计核发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超过31万张,占全国的1/4。未来,上海将大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让人才的平台更大,天地更宽,环境更好。

1.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调查表明,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8400万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1)快递员小新所在公司违反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拖欠小新工资。小新通过劳动仲裁拿回了自己应得的报酬。小新维权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     )
A.签订了劳动合同
B.完成了劳动任务
C.申请了劳动仲裁
(2)近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呼吁尽快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法律法规。这体现了,人大代表(     )
A.积极地行使立法权
B.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C.是人民利益代言人
2.(多选)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需要(     
A.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和使命来感召科技人才
B.科技人才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实际开展创新
C.依法无限期保护科技人才的发明创造,激发其创新活力
D.持续加大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
3.(多选)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重视创新,因为创新是(     
A.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B.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D.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综合学科内容,从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角度,论述如何让人才在上海成就事业。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让人才在上海成就事业的途径,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4-01-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6(上海专用)

2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机遇。

1.(多选)上海具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优势。以下材料摘自202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2022年预计达到4.45万亿元;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2017年的1428.4万亿元增加到近3000万亿元;
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6%左右,保持世界城市首位;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保持全球城市第一;
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_________中心。(     
A.经济B.金融C.贸易D.航运E.会展
2.上海正打造全球精品首店首发地示范区,逐渐成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国内品牌孵化、新业态尝试的首选地。其效应将是:集聚国内品牌,________→引领消费时尚。(     
A.增加消费供给B.优化生产结构
C.提高消费能力D.提升生产质量
3.(多选)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近日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以更为便利的服务和公平高效的市场监管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由此可见,上海的营商环境建设注重(     
A.市场化B.法治化C.国际化D.个性化
4.近悦远来的消费环境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支撑。根据下图所示“消费环境影响因素简化模型”,从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看,一般而言影响消费环境的主导因素是(     
消费环境影响因素简化模型
A.设施系统B.商品和服务C.市场监管
5.(多选)2022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修改通过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新业态的监管盲区作出特别规定。以下经营者行为符合条例立法宗旨的有(     
A.销售盲盒时告知“签收即视为商品合格”
B.销售盲盒时告知“盲盒产品,不退不换”
C.直播带货时交付商品的质量与许诺一致
D.直播带货时提供有关商品风险警示信息
6.一个城市只有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才能持续提高城市吸引力。
一个城市只有持续提高城市吸引力,才能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由以上两个判断,可有效推理得到(     
A.一个城市不能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说明其未能不断优化消费环境
B.一个城市只要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就能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C.一个城市只有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才能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7.2023年上海城市治理理念愈加精细化: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满足市民日常生活各种需求;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设置优化5000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看,你认为以上“消费环境影响因素简化模型”中应该增加哪个因素?综合所学说明这个因素对优化消费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的影响。
2024-01-1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政治试题

3 . 扎根中国国情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带有自身鲜明民族特色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着眼于中国与世界共同进步发展道路,也是迄今为止由后发国家独立探索的、以自身文化为根基的、不依附于西方文明的唯一成功的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性,打破了西方某些政客和学者高唱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唯我独尊的教条主义的思维定式。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可归结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求取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政治独立性——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历史性突破及其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从而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由此可见(     
A.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
B.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最佳方案
C.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
D.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多选)2023年7月16日,第九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在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提速的过程中也进入了关键期。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     
A.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B.坚持社会保障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原则
C.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由政府主导,通过国家财政解决社保资金问题
4.(多选)2023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下列关于中国绿色发展所呈现出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A.坚定道路自信,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坚定理论自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
C.坚定制度自信,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D.坚定文化自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5.(多选)回顾2022年,“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俄乌冲突”“网课”“冰墩墩”“精神内耗”“雪糕刺客”等成为年度热词榜单上的高频词。从某种意义上讲,年度热词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探到某些社会心态与社会现象,也有助于人们对过去一年进行一次“全景式解读”。这表明(     
A.社会存在随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
C.一定的社会意识必然是对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6.(多选)2023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指出:“74年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表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我国已经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D.确立党的领导地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7.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因此,今年的“两会”(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世瞩目。2023年全国两会上,“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热词”。

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对“高质量发展”做了脉络梳理:


对此,小明认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对小明的观点加以说明。
2024-0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上海专用)

4 .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提质

上海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三大重点领域,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提质,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

面向经济主战场,上海聚力三大先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集成电路聚焦“全链发展+芯机联动”,先进工艺产能、核心芯片能级、关键设备和基础材料配套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创新布局与应用加快实施,打造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实力持续提升,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医药产业的发祥地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产业发展要素齐备,产业生态完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数据显示,上海着力建设三大先导产业创新高地,2022年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超1.4万亿元,增长10%以上,“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三大产业规模提升和人才倍增。

1.目前,上海已累计与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已累计在23个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28个、国际技术转移与孵化服务平台14个。材料意在表明(       )
A.上海引进先进技术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B.上海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C.开放使科技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上海重视以科技研发促合作
2.人才是创新的根基。闫先生是上海2023年引进的数字化领军人才,就职于医疗科技行业,

从事质子重离子医疗装备研发。


(1)(多选)2023年,闫先生获得工资、奖金、津贴共50万元;银行存款所得利息3万元。当年,闫先生以上收入包括_________
A.劳动性收入            B.财产性收入        C.转移性收入              D.经营性收入
(2)(多选)闫先生完成了一项医疗技术创新发明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经审查后获批准。闫先生的这项专利_________
A.保护期自审查后获批准之日起算     B.在限定期限内国家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C.其创造性要求高于实用新型专利     D.保护期满以后,该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
3.结合材料,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与坚持创新发展在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要求:
(1)概括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与坚持创新发展在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材料(也包括第1-2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4-01-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质生产力”点燃发展新动能

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后,新质生产力成为了热词,它为新时代新征程的高质量发展点燃了新动能。

1.新质生产力是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力、现代金融等要素紧密结合进而催生新产业、新商品和新业态的生产力。这是从        界定“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       )
A.内涵B.外延C.内涵和外延
2.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跃迁都会引发一系列变化。
(1)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___________
(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对这句话蕴含道理的阐释,合乎逻辑的是 _______
A.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劳动工具更新→社会形态更替
B.劳动工具更新→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改变→社会形态更替
C.劳动工具更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社会形态更替
D.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社会形态更替
3.(多选)中国进博会“四叶草”内的技术装备展区,过去展商习惯比吨位。最大、最高、最重等关键词,成了必不可少的前缀。如今,这一展区悄然发生变化,聚焦高端、智能、绿色,技术装备展区比拼新优势新动能新身份。从“秀肌肉”到“拼内涵”的这一转变(       )
A.依靠的是简单的生产要素的叠加
B.有利于我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C.有利于展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D.决定“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提出
4.(多选)当前,全球经济版图正在重构,国际战略博弈正在加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如此情况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       )
A.新时代统筹我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B.我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C.我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突破口和支撑点
D.我国把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
5.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新质生产力不仅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解决方案,而且为我国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晰了行动方向。这一判断是_______
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假言判断

(2)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请结合材料,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_____
2024-01-11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政治试卷

6 . 自贸试验区引领高质量开放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全面总结概括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经验,其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党的全面领导B.高水平的开放C.勇于开拓进取
2.“增”“减”之间,“创”无止境。被称为“头雁”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年间交出漂亮的答卷。

上海自贸区十年建设成效:

“增”进出口总值从2013年的0.7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1万亿元;
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新设外资项目超1.4万个,累计利用外资586亿美元;
累计开立14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142万亿元。
“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2013版190条缩减至今27条;
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000多张,审批时限压减90%;
在全国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和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
“创”
首创推出67项创新制度,其中33项向全国复制推广;
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成果中,近半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
(1)(多选)结合上海自贸区十年建设成效,其能够做“减”法的原因可能是(     )
A.形成了出口竞争的新优势
B.对风险性有初步预估防范
C.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D.市场准入的门槛不断提高
(2)(多选)从上海自贸区答卷的“增”“减”“创”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A.自贸区制度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B.自贸区推进科技创新,形成技术优势
C.自贸区构建安全高效开放型经济体系
D.自贸区建设的经验是坚持守正与创新
3.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规则、标准与制度层面的改革,更多使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开放。制度型开放意味着要(     
A.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实现制度创新
B.更多地关注商品要素的自由化流动
C.运用更多的政策措施推动对外开放
4.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练就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硬本领。”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要抓好“关键少数”。“关键少数”主要是指(     
A.全方位培养引进的人才
B.新兴领域内的技术骨干
C.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5.作为全国唯一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浙江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省党政领导就多次赴上海自贸试验区考察取经,并坚持走差别化、特色化的路子。

“不产一滴油”的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累计集聚相关企业1.2万家,成为国际油气产业集聚区,其“无纸全流程通关”等30多项首创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如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2023-12-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一模政治试题
7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终极决定性力量,当新生产要素赋能传统生产要素的时候,新的劳动者、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对象就会应运而生;当新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之间融合成长的时候,就会带动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迁。

1.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增添了生产力的科技内涵,可见与传统生产力的概念相比,新质生产力(     
A.内涵扩大、外延扩大
B.内涵扩大,外延缩小
C.内涵缩小,外延扩大
D.内涵缩小,外延缩小
2.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毛泽东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习近平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的变化发展是基于(     
A.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B.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
C.科学理论的变化发展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3.新质生产力是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根本上要(     
A.依靠科技创新驱动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4.形成“新质生产力”,根基在实体经济,必须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聚势成形“两手抓、两手硬”。“两手抓、两手硬”蕴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A.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5.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建成投产……近年来,国资央企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速培育。这说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     
A.发挥产业引领作用B.是主要市场主体C.处于基础地位
6.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一系列举措同向发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这说明国家(     
A.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完善上层建筑巩固经济基础的地位
C.科学宏观治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7.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提升发展能力的抓手,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推手。

为了全面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激励自主创新。国家保护企业研究开发所取得的知识产权。企业应当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法律还规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等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及做出上述规定的意义。
2023-12-1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一模)政治试卷

8 . 推进乡村振兴逐梦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1.(多选)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A.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由之路
B.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唯一途径
C.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D.满足亿万农民美好生活的重大决策
2.(多选)加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这有利于(     
A.维护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B.促进了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推动形成文明乡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D.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多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全面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B.制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C.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制度
D.优化多元化的农村增收机制
4.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三进闽东宁德下党乡,调研指导扶贫工作。30多年来,下党乡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依靠互联网推广定制茶园,修缮古村落,发展“民宿+农家乐”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立乡、旅游强乡、兴农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据统计,2022年,下党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000多万元,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万元,较上世纪80年代末增长近百倍。
(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乡村振兴取得巨大发展。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推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根据三段论推理规则,要使该三段论成立,大前提可以是(     )
A.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是先进伟大思想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先进伟大思想
C.坚持先进伟大思想有助于推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游客小徐感慨:下党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结合材料,综合所学,简要分析说明该观点。
______

(3)宁德下党乡党委带领乡亲们积极想办法,战胜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蹚出一条振兴路。有学者指出,在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没有照搬的模板,摸清当地实情很关键,既需要一股攻坚克难的“闯劲”,也需要实干的“巧劲”。


结合材料,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综合所学,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理解。
(链接: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实践;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______
2023-12-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政治试卷

9 .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江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根据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立法专班,发挥专门委员会和人大代表的作用,用一年时间完成起草,历经3次审议,2次向社会征求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作为我国首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通过填补现有法律的空白、将过于原则的规定具体化,重点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关键问题,与相关法律互为补充。

根据长江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工作,将“九龙治水”变为“一龙管江”;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对牺牲一定经济利益的水源涵养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予以补偿;坚持更高的保护标准和更严格的保护措施,针对非法采砂等,增加处罚方式,加大处罚力度。

1.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括长江保护法的核心思想,最贴切的是(     
A.和而不同B.天人合一C.以德治国D.天下为公
2.通过长江保护法的实施,统筹生产、生活和资源环境状况,从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出一发,强化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推进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上述材料的中心思想是,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应(     
A.完善生态保护的配套法律法规B.摒弃以牺牲生态换取局部利益
C.有效推进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D.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因污染长江流域环境、破坏一长江流域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条款规定的侵权责任是指,不论侵权人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责任,即(     
A.过错侵权责任B.过错推定侵权责任C.无过错侵权责任
4.(多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保护法是社会主义法律,
所以,长江保护法坚持人民至上。
能够使以上三段论推理成立的选项是(     
A.坚持人民至上的法律都是社会主义法律
B.没有社会主义法律不坚持人民至上
C.社会主义法律都坚持人民至上
5.结合材料,从党的领导与科学立法的角度,论述长江保护法的立法经验。
要求:
(1)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过程和内容方面概括长江保护法的立法经验;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400字左右。
2023-11-1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上海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新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明显增强。

通过“生态环境金点子”、“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为生态环境护献一计”等活动推进生态环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推动建议征集工作走进基层和一线,在黄浦、金山等区建立了13个“生态环境人民建议征集点”,“家门口”建议征集新风尚逐步形成。以“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修订出台《上海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拓宽举报投诉途径,扩大举报奖励范围,提高举报奖励标准,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监督环境违法行为。

坚持立、改、废并举,建立了以《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为统领,重点领域全覆盖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体系。目前,形成了以《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3部地方法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等9部规章为主的地方法律规章体系。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勾勒了清晰路径,擘画了推动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全新蓝图。能够使以下三段论推理成立的选项是(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
                        
所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要坚持党的领导。
A.党的领导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治保证
B.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
C.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能贯彻新发展理念
D.新发展理念是习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2.开学季以来,“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多次被提及并冲上热搜。记者采访家长对预制菜进校园的看法。王同学的妈妈说“我既不赞成预制菜进校园,也不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王妈妈的观点(     
A.违反了排中律B.违反了同一律
C.违反了矛盾律D.没有逻辑错误
3.(多选)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据此说明(     
A.我们对新事物的发展,要持观望抵制的态度
B.预制菜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对学生的食品安全负责
D.企业要树立诚信经营,对消费者负责的意识
4.综合学科内容,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论述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要求:(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3-10-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