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22年,全球只有北美和欧洲两个市场的无人机行业投资规模下降。

材料二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迅速发展。(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已超过111万架,与2022年底相比增幅达15.9%;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已颁发18.2万本,全国注册无人机运营企业已超过1.7万家。2024年,全国各地纷纷布局“低空经济”,如广东省提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推动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上海提出要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安徽芜湖市提出到2025年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所说,“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低空经济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2 . 2023年我国加大调控力度,推动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5.2%6.3%5.1%7.7%1776万0.5%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①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相适应
③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推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④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扩大转移性收入,不断缩小区域收入差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牢牢占据两会热词“C位”的当数“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下列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加快技术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
②培养新型劳动者→熟练运用传统设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产量
③培育数据市场→提高数据要素利用率→变革商业模式→发展数字经济
④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分配格局→催生新产业新模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意见》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

材料二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相当一部分产品使用年限较长,能耗排放较高,且存在安全隐患。以绿色、智能等新产品替换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等旧产品,利于消费高质量发展。

耐用消费品的更新和升级并不是简单的同类产品置换,而是有着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更个性化的需求趋势,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契机。突出标准引领,更好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瞄准消费者置换需求,以优质供给激活存量市场,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既能惠及消费者,也将推动供需两端实现良性互动。

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汽车、家电产品、家装消费品等以旧换新。这些产品存量市场综合体量大,以旧换新能释放消费潜能,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经济动因。
6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要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目前制造业高端化正稳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是(     
①完善支持高科技信贷服务——提高制造业的技术研发资金融资效率——赋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②降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门槛——扩大制造业企业的规模——持续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③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制造业企业能够盈利
④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为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11月我国部分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农产品食用油籽水果水产品畜产品食用植物油
进口606.2亿美元171.8亿美元219.1亿美元418.7亿美元98.4亿美元
出口16.5亿美元61.4亿美元32.9亿美元55.2亿美元2.7亿美元

注:我国谷物和谷物相关产品的进口量从2012年的1390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6540万吨,增长了五倍;棉花净进口规模由2016年的89.44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93.67万吨。

材料二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大农业观超越了单纯的耕地生产和一产的范畴,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旨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体现了大粮食思维和大食物观,即不仅要关注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也要关注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还要关注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其他环节,通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应如何通过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是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下图示意2022年10月—2023年11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情况。

注:SMEDI的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指数的景气临界值。100—200为景气区间,越接近200,景气度越高;0—100为不景气区间,越接近0,景气度越低。
针对图示反映的经济现象,政府应当(     
①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作用
②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让中小企业敢贷愿贷会贷
③推行“一企一策”,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发展计划
④持续破除市场壁垒,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政府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碳排放情况确定碳排放配额,并将其分配给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企业。若企业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一交易市场启动后发挥作用的路径正确的是(     
①政府发放减排补贴→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②出售多余碳配额→超额排放企业购买配额→增加超额排放企业成本→倒逼企业减排
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企业减排热情→形成减排经济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企业购买碳配额→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00次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到“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完成第13次北冰洋科考、进行第40次南极考察,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     
①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
②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速发展要求
③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④需要建设以现代金融为着力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