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8 道试题
1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          
推动科技创新,坚持速度优先
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贯彻绿色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体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建立绿色生产,企业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生产模式,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生产;在创造利润、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和环境的责任。建立绿色消费,消费者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增强人们的绿色意识;要有环保素养,积极主动检举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和消费者应怎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M市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创办集循
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特色养殖业和兴办企业,鼓励农民入股经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农民致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运用市场机制将城市产业发展要素引向农村,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难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说明M市是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
4 . 一些新兴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制造业,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与中国形成了同质竞争。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为此,我国必须
①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②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强对外竞争优势
③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④加快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5 . 在近年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的基础上,2017年我国提出了为企业减税降费1万亿元的目标。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减税降费政策可能产生的预期引导效应是(   
①企业运营成本下降→企业利润上升→各企业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投资实体经济回报增加→创业创新热情上升→资金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③职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消费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④不合理收费被废除→市场经济秩序更公平、公正→企业营商环境得到优化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6 .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加强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扶贫。这样做是为了                                           
①扩大就业,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④促进资源节约,淘汰过剩产能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 1 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共中央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路径做了原则性安排。在随后召开的各级两会上,各民主党派就如何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积极提交议案、建言献策,为农业向绿、农民向富、农村向美打开了新的空间和希望。
材料二M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多项措施培育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该市按照稳定粮食产量、优化经济作物品质、扩大饲料作物种植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依托新兴电商品牌企业建立高标准水稻核心区,按照“企业+农户”的模式组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推广健康淡水养殖业,减少养殖密度,压减高投入高污染的水产养殖规模;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体系,强化产地安全管理.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党制度的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党派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用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市的改革举措对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意义。
8 . “三去一降一补”是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补短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促进就业、精准扶贫、保护环境、增加居民收入、维护人民健康、完善养老服务等都是要补强的民生“短板”。下列举措中,属于“补短板”的是
①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结构中实现转型升级、良性循环,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材料一     长期以来,W市税收、土地、资源、价格等政策机制侧重于鼓励工业发展,且金融、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发展还面临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导致该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面对经济持续下滑的现状,该市没有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通过简政放权,取消或下放多项行政审批项目,探索设立自由贸易区,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内生活力等手段,不断优化配置服务业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矫正服务业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逆境中实现了服务业的快速增长,进而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   为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W市市委组织专班分赴全市各地展开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市委认真听取了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深化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W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意义,并说明该市是如何通过优化服务业生产要素配置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市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使公民和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方面有人认为:网络就像没有“守门人的论坛”,被称之为“自由的信息公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交换各自的信息,独立地发表和传播自己的言论。另一方面,如何实现高效、善治的政府治理是各主权国家不断探索、创新并大力倡导的,其中,最理想的模式之一便是实现开放式政府的公共管理,即实现政府治理与公众充分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1)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政府治理与公众充分参与 ”中,双方应该怎么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江苏省率先尝试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加快苏北发展振兴,推动苏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增强苏北地区发展内生动力;鼓励支持苏北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实施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发展和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南北互动、区域协同、“四沿”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苏北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江苏省的精准扶贫是如何体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
2017-05-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