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5 道试题
1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以下经济政策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稳预期:实施普惠金融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增强企业盈利预期
②稳增长: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社会总需求→增加居民消费支出
③稳增长: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稳就业: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提高吸纳就业能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0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 . 下表为2022年以来广东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 的贡献率和拉动率。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2023 年前三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据此,可以推断出广东(     
①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各项需求爆发式增长
②农业生产总值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
③第二产业生产加快,保持平稳的恢复态势
④第三产业稳定复苏,支撑拉动了经济增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0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2023年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全面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这要求政府(     
①坚持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②完善产业政策,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③加强科学调控,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④履行经济职能,推动产业体系自主可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4更新 | 39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广东专版)02
4 .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殊为不易(见下图)。具体来说,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同比下降0.4%,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全年CPI上涨0.2%,物价总体保持温和上涨;全年货物出口增长0.6%,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国经济季度增速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
②促进经济增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标
③我国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效益不断提高
④我国宏观调控科学有度,经济发展有韧性和定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为发挥庭院经济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将“庭院经济”写入其中。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庭院经济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得益于(     
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
②农村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培育,区域协调发展
③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活力激发
④闲置资源盘活,促进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特种兵式旅游”是2023平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与传统旅游的方式相比,选择特种兵式旅游方式的游客住往会提前制定周密的旅行计划和在线上预定景区门票、酒店等配套服务,乘坐绿皮慢火车或者廉价航空等交通工具,在旅行时间内打卡尽可能多的景点和热门体验,深受年轻人的青睐。“特种兵式旅游”深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是(     
①节约旅行综合成本,丰富游客旅游体验
②更新居民消费理念,倒逼传统旅游方式出局
③培育新型旅游市场消费方式,激发社会消费活力
④旅游产业发展韧性与青年人旅游需求释放交互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见(     
①新质生产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条件
②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首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广东吹响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冲锋号”,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

2023年以来,广东各县域立足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跨县集群产业园、食品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成增长极。沿海县域做足海洋经济文章,打造诸如“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粤海粮仓”等特色现代乡村产业集群。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镇村流动,一批经济实力强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蓬勃兴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增培育5家国家级、19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涌现出一批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工程”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推动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领乡村发展,实现“美丽蝶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实施“百千万工程”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9 .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2023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着力扩大内需,服务新发展格局。下图关于扩大消费畅通经济循环的传导路径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消费扩容促生产、经济增长促就业、收入增加促消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B.优化供给促消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增长促就业、收入增加促消费
C.优化供给促消费、消费扩容促生产、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增长促就业
D.消费扩容促生产、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增长促就业、收入增加促消费
10 . 近年来,“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在浙江徐徐展开。杭州南阳以传统伞业为根基打造出“南阳伞·共富坊”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高品质伞业发展之路,一把把雨伞成为农民致富的希望之伞。这体现了(       
①乡村振兴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③乡村振兴有效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④共同富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