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解读:

新劳动者受教育和训练程度远超历史上任何时代;
大学生、研究生逐步成为劳动主体;
需具备技术发明、技术知识产品化以及市场规模化的能力;
高端人才跨地域流动成为常态……
新劳动对象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大量如数据、算力等有质无形、虚实难分的非传统元素加入,大大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高价值劳动对象开始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能级研发机构、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各类主题科创飞地和产业基地汇聚……
新劳动工具○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数智化升级、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出“ChatGPT”等“生成型预测练变换模型”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等新劳动工具;
○劳动过程共享化、远程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1)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新质生产力的特点。

材料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从其所属产业来看,一般分属于三大产业,有的则属于交叉产业。从其规模来看,有的是大型企业,有的属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因其完善的制度管理,清晰的组织架构,精细的分工和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将发明创造转化为市场产品的能力更强,研发获得的回报和商业化价值更大。中小企业一般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细分领域,虽然在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产品生产等方面集中程度较高,但相对大型企业也存在基础管理薄弱、融资门槛高、吸引和保留人才难度大的问题。

(2)有观点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依靠大型企业”。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4-04-24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2 . 2023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有关数据(摘选部分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375035亿元,同比增长3.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
6.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高技术服务业投
资同比增长11.8%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国民经济完成新旧动能转换运行良好
②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
③我国投资规模大、增长快,结构优化   
④我国保障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2024年1月19日,中国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共有81名个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加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育旨在(     
①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②让技术参与收入分配,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
③推进科技的前瞻布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④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下图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经季节调整)变动趋势图。

注:①制造业PM1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②2024年1月,大型企业PMI为50.4%,中型企业、小微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7.2%。
根据上述信息(含注)可以推断出(     
①国有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于中小民营企业
②能否扩大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是2024年制造业稳步复苏的关键
③2023年至今,受国内外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总体承压
④2024年春节之后,我国可能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一做法的预期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化债务结构→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缓解债务风险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总供给→增加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投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③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④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缓解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问题-→降低货币流动性→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此,我国需要(     )
①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
②培育懂科技、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型企业家
③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④以未来产业淘汰传统产业,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0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202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经济类型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

图2     202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经济类型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1)对比图1和图2的变化,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就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024-04-08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8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这说明(     
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②依靠创新驱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③科技是价值创造和财富的根本源泉
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预制菜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女角。所谓预制菜就是预先做好的半成品菜,厂商通过中央厨房提前把菜加工好,再把这些菜冷冻或者真空包装起来进行售卖或进入部分有需求的餐饮企业。预制菜只要加热或者简单烹饪一下就能食用。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迎来政策红利:“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工信部等三部门出台文件,将预制化食品列为培育壮大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等等。不过,随着预制菜的“火”热,较多的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感到担忧,并对预制菜的口感存在疑虑。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观点认为,我国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会导致厨师大规模失业,给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更大的压力。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辨析该观点。
10 . 下图反映2019—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设定这一目标的合理性在于(     

①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
②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结构性矛盾制约
③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稳中求进先立后破
④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这一目标兼顾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