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材料一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2019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全球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约为75%,其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2019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31.8%,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达41%,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达38%。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材料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国民经济循环还有梗阻,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没有完全打通。在微观层面,技术“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等,导致产品、技术和供应链的循环存在堵点;在中观层面,实体经济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冷热不均,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机制尚未形成;在宏观层面,收入差距扩大给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带来压力。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堵点,可以采取哪些合理举措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1-04-11更新 | 39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强调经济发展在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同时,要强化“需求侧管理”。强化“需求侧管理”不是简单刺激消费、超前消费,而是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矛盾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疏通难点、堵点,不断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对“需求侧管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强化需求侧管理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②我国经济政策将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过渡到需求侧管理
③有利于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效能
④需提高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企业多年来均以间接融资为主,超过70%的融资为银行信贷、民间斥资等,造成企业负债过多;而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债券)比重太低。截至2020年底,我国企业通过股市融资不到15%,两市(沪市、深市)总市值占全球总市值比重为11%(美国企业的融资构成中,银行贷款占 50%左右,发行债券占 35%左右,发行股票占15%左右)。

2019年底以来,证监会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治理效能,有序推进交易、再融资、日常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关键环节制度改革。


(1)简要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观点认为,“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质量,需要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比重”。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4 . 2021年1月22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全面启动企业商业展报名工作。我国在上海已经连续三届成功举办进博会(如下图所示),中国进博会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国际性平台。

由此可见,我国举办进博会对推动“内循环”的重要作用是(     
①进博会成为促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动力
②助力国内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能够促进国内消费升级需求,扩大内需
④通过扩大中国高新技术和产品服务出口,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8月11日,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材料一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继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稻米、小麦、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92%,达到欧盟出口标准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比例不足10%;全国耕地面积20.34亿亩,因城镇化和违法侵占等原因导致比2018年减少350万亩,全部耕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24.8%,实现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占比40%;全国因干旱、洪涝灾害等自然原因导致粮食减产5800万吨;因粮食价格波动大、种粮收益低、劳动力流失等原因,农村耕地荒废情况严重。维护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1)简要概述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现实需求呼唤放活宅基地——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大量人口进城工作、生活,大量农村宅基地和农房闲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农村至少有7000万套闲置房屋,闲置宅基地面积达3000万亩左右。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有乡愁情结的城里人盼望着回乡养老或度假。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要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改革三部曲助推乡村振兴——

材料二   近年来,某县宅基地管理改革迈出序化、活化、转化“三部曲”,打开了乡村振兴新空间。该县陆续开展村庄梳理式改造,规范宅基地建管秩序,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开使用权政策空间,让闲置资源有了新用途,农民增收有了新渠道;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向美丽经济转化,形成了“闲置农房+民宿经济”“闲置宅基地+现代农业”等多种发展模式;实施新回乡运动、农村归雁计划,吸引一大批乡贤能人、艺术家、高校毕业生回归家乡、投资创业,使乡村得到精神与经济的双重滋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通过宅基地管理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
7 . 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排牌,其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整体改组而来,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将成为农业农村部代管的国家局。设立国家乡村振兴局(     
①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
②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体现
③旨在优化政府职能配置,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监察体制
④有利于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全面城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19年4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因为(     
①实体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居主体地位,是国家强盛的支柱
②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③发展实体经济利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④发展实体经济需要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25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

材料一   推进生产智能化、开展远程运维、打造柔性生产链……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方兴未艾,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

自《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我国实施十余项落地性文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总投资近700亿元,遴选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258个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活跃,产业生态不断壮大。2021年1月13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材料二   我国制造业中90%以上的是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改造的意愿仍不足,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激活。生产设备数字化基础薄弱,升级改造难度大、成本高,资金缺乏、人才贫瘠,持续经营能力偏弱等是制约中小企业升级改造的主因。新阶段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必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材料一,分析工业互联网对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就如何实现大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融通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2021-03-22更新 | 39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10 .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某市2021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纷纷建言,为推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这体现了(     
①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认真履职尽责
③实施乡村振兴,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④政协委员行使提案权提出议案助力乡村振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