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8 道试题
1 . 越传承、保护,越能留存底蕴;越创新、包容,越能释放魅力。近年来,景德镇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世界各地的学生、艺术家、创客慕名而来,多元文化汇聚创意星火、碰撞出艺术火花,又激发出更富现代气息的产业创新。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方针
④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也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路径
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必须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④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华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这表明,进行理论创新必须(     
①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
②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③在词句上标新立异、逻辑上自洽自证
④立足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秉持“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定分止争。吸纳“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等理念,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趋健全。汲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智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由此,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       
①能否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是衡量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②向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生机的源泉
③中国的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
④中华文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无比丰厚的滋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结合世情国情,在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现代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现代文明、如何建设现代文明的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了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能够科学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社会主义文明。由此可见(       
①建设中华现代文明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立足时代之基
②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华文明现代形态因吸纳人类各种文明而具有普世价值
④社会主义文明是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逻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涵养文明根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下列选项能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②青年要担当文化建设使命,禁止非社会主义性质文化在社会传播
③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④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春晚荟萃了歌舞、戏曲、相声、小品、武术、杂技、少儿等多种类型节目,以“非遗+春晚”模式为优秀文化融入当代审美提供了新形式;同时邀请诸多普通人参演,节目内容积极反映老百姓的乐观、努力和奉献,让我们感受平凡中的伟大,引起了观众共鸣。春晚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
②坚持文化多元化发展道路,丰富精神食粮
③坚持市场化创造导向,只要赚钱就好
④不忘本来开辟未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3年是我国乡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过去这些年热度不断升高的“村晚”,在2023年以“四季村晚”的形式进入常态化、机制化的新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村超”“村B”继“村晚”而起,火爆异常,并逐渐升级为全国性比赛。乡土文化的发展(     
①活跃了乡村文化市场,守护了乡村意识形态阵地
②盘活了基层文化资源,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③融入百姓文化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农民风貌
④反映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这一肇始自西方的学说自传入之初,便与中华文明产生了共振。

坚持“人民至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多元一体”的民族史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闪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一家”的智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赋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真理本土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的过程。

百余年来,一条脉络鲜明呈现——以“中国梦”唤醒中国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创造性凝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既让中华文明穿越时空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更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1)"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赋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哲理加以阐述。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10 . 由西安观唐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排演的红色歌舞秀《颂歌》用歌舞为主联袂多元的演艺形式,展现党带领中华民族崛起的历程,演绎出新时代发展的动人乐章,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颂歌》节目演出旨在(     
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②弘扬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精神
③弘扬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④激活红色文化,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