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A.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物质力量
B.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C.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D.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2 . 某县整合县文联、艺术馆、高校、院团等资源,与有需求有特色的乡村结对建立乡村文艺共同体。随着合作不断走深,摄影村、戏曲村、书法村等一批特色艺术乡村不断涌现,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文化图谱。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要(     
A.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B.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C.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主体作用
D.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3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们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最新成果
②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③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在强调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时指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国家应(     )
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④
2.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     )
①使人们在参与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②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③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④是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4-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滨滨”名字取自“哈尔滨”,“妮妮”取自“您”的读音,两个名字寓意“哈尔滨欢迎您”,展示出哈尔滨对亚洲各国友人的热切期盼和诚挚欢迎。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虎是吉祥的象征,被赋予很多积极的品格,其中“正直”“力量”和“勇气”,与奥林匹克运动精神高度契合。该设计(     
①坚持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创作导向             
②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④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也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路径
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必须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④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华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从“燕京八绝”到官式古建“八大作”,年轻人正在积极拥抱非遗文化。《千里江山图》折扇、故宫联名口红,源自《食物本草》中柿子造型的“柿柿如意”摆件……一个个“非遗”消费新亮点正穿越时空而来,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也盘活了更多就业。“非遗”消费乘势而上表明(     
①守正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②文化与经济在相互交融中促进了社会发展
③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价值所在
④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8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00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2024年1月31日,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正式发布,共有152人(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他们中有4年行程6万余公里寻访和书写30多位老英雄事迹,让烈士精神世代传扬的作家王英;有巡检途中勇救落水者,用生命完成最后托举的铁路巡防员郭字宏;有4年举全家之力替去世儿子还清90万元债务的七旬老人姚西田……讲好“好人故事”有利于(     
①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②营造反对封建迷信的文化氛围
③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3-25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一基础夯实专练必修三《文化生活》
9 . “千年莫高,人类敦煌,心向往之。”一代代莫高窟守护者为中国石窟考古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构建起“数字敦煌”和综合保护体系。为不断契合新时代文化需求,敦煌研究院持续创新文创产品,打造“莫高文创冰糕”等品牌,通过立体营销模式进行销售。下一步,敦煌研究院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用心讲好敦煌故事。“千年莫高”焕发新彩带来的启示有(     
①科技赋能,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段
②当代表达,让优秀传统文化赢得更多群众青睐
③交流互鉴,更加主动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成果
④创意呈现,实现观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4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3进阶集训
10 . 近年来,面向铸就新时代文学高峰这一宏伟目标,中国作协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火热篇章呈现历史大势、发出时代先声,创作产生了一大批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的优质文学作品。中国作协实施的计划(     
①立足实践让文化创新活动向着充满活力的时代敞开
②旨在打通文学与读者之间的通道以彰显文学的价值
③以更多的好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