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自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2023年11月24日,汉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暨首届东汉文化研讨会在枣阳市举行。襄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柯红勇表示,举办汉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是传承发展汉文化特别是东汉文化、深化拓展中华文明理论研究的有效路径和举措,更是深度挖掘和发扬枣阳汉文化、促进枣阳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平台。由此可见,举办此次座谈会有利于(       )
①彰显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②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③加强文化宣传,推动文化交融
④挖掘文化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充分宣传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2022年8月9日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推出《解码十年》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生动呈现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全面展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解码十年》通过“客观数据+独家发现+可视化影像”方式,创新节目样态,在平实自然的报道中,在不动声色的描述里,呈现时代、传扬时代,解码十年沧桑巨变。《解码十年》全方位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有机融合 228 亿条信息中的人物故事与数据,充分发挥全媒体多平台融合传播优势,CGTN、欧拉中心、亚非中心等通过对节目的多语种编译,获得海外网友和专家高度评价,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节目产生“现象级”传播效应,是创新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手笔、大策划、大制作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范例,树立了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新标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相关知识,分析《解码十年》是如何树立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新标杆的。
3 . 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20223中国诗词大会》用全新的技术手段为经典诗词插上翅膀,带领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诗词遨游”。大会邀请的时代传诵者,用自己的故事诠释古典诗词的力量,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由此可见(     
A.古典诗词是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B.科技进步和媒体融合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路径与空间
C.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D.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以更好地传承中华先进文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很多工业遗产“变身”创意园区、景观公园、博物馆,成为火爆一时的“网红”打卡地,历史与现代的光彩交汇点,承载着城市记忆,刻印着发展足迹。

A市是一座拥有百年工业历史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第三棉纺织厂旧址建设工业博物馆,在老厂房上建起城市“会客厅”,集中呈现工业遗存,成为彰显、继承工业传统与思维的城市象征,凝聚起一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A市工业博物馆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先后征集了1902年以来使用和生产的大中小型工业设备、产品等工业文物6200多件,各类文献资料和图片、影像资料12000多件。这些工业文物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如今该市工业博物馆正以城市“会客厅”的身姿迎接八方来客,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成了城市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亮丽名片。

材料二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过程中,要尊重规律,文化和旅游有可以融合的一面,也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面,坚决避免片面强调特殊性和完全忽视特殊性的倾向;要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要依据资源禀赋,立足区位特点,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槁“一刀切”,不能“一窝蜂”,防止照搬照抄、简单模仿,从实践中找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A市工业遗产“蝶变”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A市是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双赢”的。
(3)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022-07-28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河南卫视因为《祈》《丽人行》等传统节日晚会的节目引起众人关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水下飞天舞《祈》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与洛神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水的元素又恰好契合了洛神的身份背景和端午节的节气背景,凸显了演员高超的表演技术,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最合适的题目是(     
A.水与舞的融合,尽显艺人高超技能
B.从古代到现代,尽显一成不变的延续
C.创新表现手法,尽显中华文化之美
D.从想象到写实,尽显科技的决定作用
2.“不请明星、只请民众”的河南卫视节目的火爆,不仅印证了工作团队严苛的创作标准、精湛的创作要求,更彰显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时代要求,那就是(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收益为中心
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③树立文化自信,主导世界文化潮流
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 . “天下大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量、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亦是今天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弘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     
①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②倡导包容互鉴,增强世界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③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法和新路径
④扩大文化影响力,促成民族文化向普世文化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0更新 | 458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材料二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创造性地开展反贫困伟大斗争过程中,进行的伟大理论创新,是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和验证的减贫真理,为中国乃至世界反贫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广大扶贫干部勠力同心、担当作为,舍小家为大家,把心血和汗水洒遍万水千山、千家万户,用倾情奉献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将成为广大青年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


(2)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3)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讲好扶贫脱贫故事,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请你就讲好扶贫攻坚的精彩“中国故事”提出两条思路。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近年来,某省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振兴传统工艺为抓手,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在非遗衍生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文旅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实现竹艺这项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破销售瓶颈,当地政府引导人们通过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其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使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一年的时间,当地创新推出20余种竹艺产品。其中,车挂“竹报平安”、皮影灯具等已开始批量生产,广受市场好评。这些举措激活了非遗产品的生命力,助力脱贫攻坚。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让非物质文化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非遗扶贫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020-03-28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线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的夏天,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席卷影院,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刷新影迷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认知。上映仅8天,累计票房达15.28亿,打破了迪士尼出品的《疯狂动物城》保持3年的榜首纪录,成为内地市场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

这部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的改编作品,在借鉴《封神演义》《哪吒闹海》等经典动画电影作品的同时,在当代视角下,让“哪吒IP”重新焕发了新的艺术活力。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准不断提高,为今后国产动漫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全国60多个制作团队的助阵、后期的三年之久的磨合,满足了观众对于电影的镜头设计、完成度与画面张力的要求;与此同时,导演颠覆传统剧情,哪吒不再通过“自削骨肉”对抗封建立法,而是“打破成见,追求自我”,切合了当代文化基因中“不信命不认命”的集体潜意识;中国动画行业通过“不一样的打开方式”,重振中国信心,定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影片制作是如何通过“不一样的打开方式”迎来发展契机的。
2020-03-17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在线)
13-14高三上·山东临沂·阶段练习
10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坚持这一路径和目标的关键在于(       
①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6-17更新 | 57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大足三中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质检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