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成为时代新人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T市某区针对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化体系,完善应急志愿服务指挥协调机制,推动志愿者楼栋报到履职常态化。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加强新时代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一约四会”自治组织作用,破除铺张浪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封信迷信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教育、节能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宣传展示文明校园风采。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组织文明家庭评选,做好文明家庭指导、激励、考评和日常管理工作,广泛宣传文明家庭先进事迹。

如今,该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流价值观广泛传播,社会治理井然有序,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正激荡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本质要求。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载入其中。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传导联动,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2)在全球风险挑战中,没有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运用联系的原理并结合材料二对此加以说明。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提出“加强品德修养,培育文明新风”的倡议,请你代表团委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①格式规范;②内容积极向上,有号召力;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3-09-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调查研究是百年大党的传家之宝,调查研究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1930年5月,毛泽东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这一重要著作。毛泽东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同时又进一步提出“没有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方案指出,当前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举例说明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


(1)新的时代迫切需要党员干部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此加以阐释说明。
(2)做好调查研究,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力量知识说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原因。
(3)举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题班会,列举两个发言要点。每个要点在15个字以内。)(紧扣主题,语句通顺,朗朗上口)
2023-05-01更新 | 41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批批“田秀才”“农创客”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以新思维、新理念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增添新动能。

慧慧是C市一名与贡柑相伴的“新农人”。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成为父亲创业路上的“农队友”,为C市贡柑产业开辟新路径。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慧慧开展果园体验式直播和集群式电商销售,带领粉丝“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通过推行“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从种植技术、加工包装到物流运输、擦亮品牌,带动周边柑农增收致富。截至2022年7月,公司联农带农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果树曾出现大面积黄化,果品低劣,口感涩中带苦。面对困难,慧慧团队没有气馁,尝试多种方法来救活果树,如扩大种植行距、株距,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科学融合,进行修剪和环割等。经过艰苦探索,团队逐渐掌握了果树黄化的规律与形成主因,即解决果树黄化的“良方”在于尊重自然法则,保护整个生态的平衡。最终贡柑风味自然回归,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助力产业行稳致远。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新农人”是如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2)尊重自然法则、保护生态平衡是解决果树黄化助力产业行稳致远的良方。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请就“以青春之我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2023-01-07更新 | 67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注解“实事求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这句古语作了全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此,“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在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进行的。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当前,面对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迫切需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开展实地调研,听真话、察实情,认真研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然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以调研成果推动工作落实。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的实事求是精神对当代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说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3)在中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强调实践重要性的词句,请你列举两例。
2023-06-12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实现小康目标,中国共产党采取渐进策略,提出一个时期内可以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一步一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制定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实现阶段性目标,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使小康社会的建设能够分阶段、稳定连贯地持续推进,以此推动发展、实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锚定全面小康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使全面小康目标一步步成为现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1)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及其影响。
(2)某校团委主办“民族复兴,有你有我”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以此为主题,撰写两条标语。要求切合主题,积极上进,朗朗上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反复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精神追求。而劳动教育正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须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2021年,我国修订《教育法》,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写入《教育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能不能真正起到育人铸魂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个独立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关键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引,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制度机理和实践路径,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穿始终,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让劳动教育承载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2)为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某校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光荣的劳动者”体验活动,请你策划一项体验活动,并阐明理由,要求紧扣主题,学科语言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2-04-07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