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辩证否定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5G相比4G是一次全面革新,在速率、时延、能耗等方面都有巨大改善,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5G技术的支持下,AI测温、智能巡逻机器人等新设备不断推出并在运行中取得良好效果。由此可见(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创新就是否定既往肯定现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双减”是教育的重大转型,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围绕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教育标准,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单纯追求“考试成绩”的错误做法。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的准备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推动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否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气运从来一盛了又一衰,一衰了又一盛,只管恁地循环去。”该观点错在(     
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D.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4 . 目前,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设计了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这一成果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中国科学家取得这一科学成果揭示出(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②创新意识能够变革人类的生产模式
③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和发展自然规律
④科学研究可以发现和利用联系的新形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抓住被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历史契机,大胆创新,让古老的昆曲焕发出了崭新的魅力。青春版《牡丹亭》推出不到一年,品牌价值已达到1000万元,成为中国昆曲史上的一大奇迹。昆曲的这一变化说明(       
A.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与文化的发展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 . 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这种观点(       
①正确概括了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②认为否定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③认为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④没有认识到辩证否定的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创新突破之路。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由此可见( )
①改革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要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③要敢于全盘打碎旧事物,为新事物的发展腾出空间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始创于1773年的苏州稻香村被誉为“糕点泰斗”。稻香村始终坚守“厚道做人、地道做事、成人达己、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通过严格的师徒关系,薪火相传,将传统技艺和做人立德的教诲、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言传身教。同时稻香村非常注重科技研发投入,在全国设立三个研发中心,并与国家科研机构及大学合作共建研究所,紧跟国际最新食品技术,以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加工及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进行集成创新,使老字号稻香村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稻香村不仅仅是继承,更有不断地自我蜕变,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保持百年不坠的品牌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稻香村为什么能够保持百年不坠的品牌价值。
9 . 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7年的纪念日。儒家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如何对待儒学问题上,国学大师汤一介则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中重振辉煌。对“反本开新”的正确理解是(       )
①“反本”就是否定过去,“开新”就是肯定现在 
②“反本开新”的实质是“扬弃”
③“反本开新”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④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反本”是“开新”的前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0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 感受“北斗”建设奋斗历程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卫星导航与定位研究。1994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在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的基础上,该系统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还可享有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2035年,我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过程。

◆ 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

26年来,中国航天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责任担当,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孕育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这是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既血脉赓续、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勇攀科技高峰,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