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唱衰中国、唱衰社会主义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是“风景这边独好”。这说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
②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2024-04-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2 .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①新生产关系的出现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形态的更替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4-03-04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     
①坚持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最佳蓝本
④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2-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2—2023年国务院机构数量变化。四个主要国家GDP总量变化对比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持续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意义。
2024-02-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同学们开展了微辩论。下列观点及其理由都正确的是(     
A.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进步,阶级斗争和国家开始出现
C.退步,针对奴隶的酷刑过于血腥
D.退步,奴隶没有任何的生活资料
2024-02-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与拓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西方国家在通过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西方文明之后,却也进入了更加难以名状、蒙昧昏暗的“后现代”时代:金融危机、两极分化、阶层割裂、环境污染、精神空虚、种族歧视、宗教冲突、政争党争、对外掠夺等。西方现代化的种种弊端进一步佐证了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
①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②基本矛盾尖锐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③国家上层建筑无法对经济实行调节             ④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已丧失了空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①独辟蹊径地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③通过理论与实践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④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普适的模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30多年过去了,社会主义中国非但没有衰退,反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见,判断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主要看(     
A.一定时期内国家力量是否强大B.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经济基础是否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D.这一制度是否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
8 .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完全解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1-0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3年8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文章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     )
①是人类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最佳蓝本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
④为奋力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12-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美国学者弗西斯·福山曾发表标《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所有国家的历史发展只有一条可走的路: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山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


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相识,分析说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不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历史进化的终点”
2023-12-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