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现代化是造福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没有唯一的模板或解决方案。基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条件,适合本国国情且满足人民需求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在人类历史上,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给当今世界带来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这表明(     
①历史、文化与经济条件的不同决定着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不同
②中国式现代化为渴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家树立了典范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最适合人类发展的先进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1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占全球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为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机遇?2023年7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负责人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EMDC)发展合作北京论坛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证明,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基于自身社会制度、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假如你将出席这次北京论坛,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贡献”为主题拟一份发言提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一些非西方国家完全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组织模式为样板,希望通过走西方的“老路”来实现现代化。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一些发展中国家拒绝盲目追随西方,而是努力将西方技术与其意识形态分开对待,坚守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将推进现代化进程与本国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相适应,成功开辟了“没有西方化的现代化”广阔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性。
4 .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尽管各国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不同,但都遵循着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般规律,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从共同特征看,各国现代化都经历了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结构转变、以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结构变迁。

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始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拓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格局中臻于完善。中国式现代化是无产阶级争得统治地位后,由劳动逻辑驱动并由无产阶级政党带领人民创造的。


结合材料,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3月27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其中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成功入选。该遗址的发现首次系统揭示了龙山时期北方石城核心区建筑布局,展现了较为明确的中轴及对称设计理念。该遗址主体年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及二里头时代早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代,出现了新石器晚期“铜石并用现象”。那段时期一片“乱世”的景象,各个聚落之间关系紧张,俨然一副新石器时期的“战国时代”,最终原始社会瓦解,“人吃人”的奴隶社会由此诞生。有网友认为,美好的原始社会被“人吃人”的奴隶社会取代,是历史的倒退。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学知识,对该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6 . 截止2023年6月底,全国公安机关累计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5900余起,追缴涉案文物10余万件,沉重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遏制文物犯罪案件多发势头,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管理好、守护好。这表明(     
①我国具有维护国家稳定的对内职能
②我国的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阶级矛盾仍是我国社会中的基本矛盾
④我国的国家政权担负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任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1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
7 .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长期制度确立之后,我国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受此推动,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材料表明(     
①农村生产关系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③要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土地制度
④调整农民和土地间的关系是农村改革最终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同学以“守初心向未来”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从网络上搜集到以下材料。

《在“三个对照”中坚守初心、坚定自信》(摘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看走过的路,是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对照;比较别人的路,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建设发展对照;远眺前行的路,是与党和国家锚定的前进方向对照。

当前,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之际,时而回看,才能坚守初心,不断前进;时而对比,才能坚定初心,勇于向前;时而远眺,才能锚定方向,实现初心,再创辉煌。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明天的中国必将继续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回看走过的路,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比较别人的路,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之道;远眺前行的路,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请运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9 . 马克思在1846年的一封书信中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生产力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是真正的力量。因此,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生产关系是不断进步而发达化,要求生产力与之适应
③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④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列宁指出:“通常所说的阶级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允许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全部土地,那就有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工厂,拥有股票和资本,而另一部分人却在这些工厂里做工,那就有了资本家阶级和无产者阶级。”由此可见(     
①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②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③农民阶级和无产者阶级都不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
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贯穿阶级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23更新 | 19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黄山徽州区文峰高复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