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明,我国经济总量由2012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 由此可见()
①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世界上其他希望加快发展并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应当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一定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
③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④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决定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历史答案。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     
①只有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
②必须根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
③不借鉴吸收苏联经验必然导致建设走弯路
④应当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选课走班调研检测政治试题
4 .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取得历史性成就(见下表)。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2012-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9.3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2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55.7,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员,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形成了超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
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
开通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300余条,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2个国家的153个城市,邮政快递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①中国的发展模式可以成为他国借鉴与照抄的范本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③我国逐步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级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认为,氏族制度的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理想的“黄金时代”。恩格斯却说:“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判断社会制度是否先进,主要是看其(     
①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是否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③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④是否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开始,科技事业的发展始终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需要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释放发展动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义乌首批“共享专利”在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面向全省企业开放许可,新的转化运用模式助力破解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把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激发创新潜能。


结合材料,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说明怎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02-0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45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到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自2017年起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22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开放成就,奏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昂乐章,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要坚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原因。

8 . 二战后,十多个国家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历史终结论的观点一度甚嚣尘上,西方某些学者认为,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峰,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终点

然而,历史终结论并未经受起时间的检验:奉行西式民主和迷信自由市场不仅未能如愿给世界带来发展,反而将不少国家拖入苦难的深渊。面对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经验,也为人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新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请你对“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峰’,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终点’”进行批判。

9 .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①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
②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最大优势
②符合中国国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是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是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道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强调(     
A.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
B.照搬他国发展模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D.在世界大变局中科学把握和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