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走好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道路,2023年7月12日,全国政协“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在北京召开,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将围绕该议题深入协商建言,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为了做好此次专题协商会的筹备组织工作,全面深入客观掌握情况,并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贯通融合“线下”“线上”,开展了紧锣密鼓的调查研究与交流探讨,为专题协商会开得务实高效打下坚实基础。32个调研点,2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座谈会,2场调研组内部座谈,委员们在调研中收获很多,也思考很多。在调研中和基层群众座谈时,调研组也发现了一些农业基础尚不稳固等短板弱项,并纷纷为之出谋划策。而这些来自基层一线、来自实践探索、来自委员深思熟虑的意见建议,在专题协商会上,以更加成熟凝练的方式得以呈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政协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作为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月4日在宁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宁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永宁说:“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本次大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2022年1-6月份预算执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等报告,助力资金资产规范管理等内容。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活动,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等360多人次,接待群众18100多人次。出席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有人认为“只有人大充分行使监督权,才能保证政府工作的严谨性。”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3·天津·二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集政论片《中国的民主》于2023年3月开播《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国家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从城乡社区里的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论坛、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进社区,从“小院议事厅’到“板凳民主’,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为什么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1-22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4 .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为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5月,《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拟从法规制度层面搭建我省乡村振兴“四梁八柱”,为推进我省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2022年6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视察和工作评议,评议工作组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扎实有力的监督获得了群众普遍认可。

江苏省政协组织委员们开展调研活动,并提出了《关于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江苏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统筹管理,助力全省乡村振兴的建议》等建议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解析江苏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做法。
2022-07-04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鼓励国有农(林、牧、渔)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材料二   某地人民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和统一战线组织优势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指导性意见。该地区农村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还成立了由乡村振兴专干、帮扶负责人、村支书组的“三人议事小组”,与村委会、村民良性互动,为全村致富出谋划策,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议事环境。


(1)结合材料一,说明《乡村振兴促进法》相关要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简述各责任主体在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地高一(3)班的同学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为主题,搜集整理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部分案例素材、如下所示:

镜头一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镜头二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通过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这一制度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性。

镜头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要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全国政协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致力增进群众福祉和促进社会发展对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开展协商调研,提出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等重要建议;举行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有关方面专题研究采纳议政成果,调并协商就业、医疗、养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实地进行“十四五时期巩固西部地区脱贫成果”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发挥好协商式监督的作用等。


(1)结合材料一中的三组镜头,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说人民政协在增进群众福祉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依据。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五”规划强调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这表明民生目标将不再是单纯的收入增长指标,而是更具综合意义的生活质量指标全民普遍提高,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一体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显然是巨大进步,因为“生活质量”是综合指标,“普遍提高”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客观标志,它意味着国家将围绕提高民生质量与普遍受惠下功夫。“共享”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教育、医疗、就业、扶贫、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共享,就是给人民更好的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别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角度说明如何实现共享发展的理念,增进人民福祉。

8 .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局。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7月至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科学家、基层代表等专家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强调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累计收到网民建议超过101.8万条,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根据《建议》,国家发改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后,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草案,于2021年3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在各界别小组讨论纲要草案,并提出意见建议。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十四五”规划的制定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次生动实践。
2021-06-03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选修)

9 . 材料一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扶贫开发的根本保障。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2020年5月21日,十三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在京开幕。一年多来,全国政协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致力增进群众福祉和促进社会发展。对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开展协商调研,提出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应急越助机制等重要建议;举行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有关方面专题研究采纳议政成采,调研并协商就业、医疗、养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协商建言。开展监督性调研;等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我国应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2)解释人民政协在增进群众福祉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西藏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材料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书写了改革发展的不朽篇章,绘就了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

宁夏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回族人口占36.31%。自1984年中国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来,宁夏先后颁布实施了民族教育、清真食品管理等方面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162件,全面保障了各族群众在各领域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经过数十年的扶贫开发,宁夏贫困人口从1982年的近120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各族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领域的获得感显著提升。宁夏多年坚持开展“滴灌式”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在全社会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主旋律,民族团结已成为宁夏一张亮丽的名片。

材料二   60多年来,在西藏这片高天净土上,西藏自治区政协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致力于平息叛乱、民主改革、成立西藏自治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各个历史时期伟大事业谱写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恢宏篇章。


(1)请结合宁夏经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民政协的知识,分析西藏自治区政协能谱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恢宏篇章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