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圳立法先行,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坚持开门立法,听取各方意见,从扩大数量解决“有法可依”到提高质量实现“良法可依”。深圳立法创新有力筑牢了城市的法治基础,为全国立法输送了“深圳样本”。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深圳市是如何实行科学立法,筑牢城市法治之基的。
(2)法治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学校的培育。请你就开展校园普法活动提两条建议。
2022-07-0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


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立法是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填写下列表格。
我国的立法举措体现新时代立法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期盼的变化例: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的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等,助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21年立法项目更是多于往年。
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正在进行修订,宪法和立法法是修订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十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救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守护人民福祉;高空抛物坠物、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入刑,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反间谍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简称反间谍法)于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施行。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会同七部门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起草工作,广泛听取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草案)》。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该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是我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部重要法律,也是规范和保障反间谍斗争的专门法律。

本次修改反间谍法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行反间谍法实施中存在的“间谍行为”概念不清晰、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行政执法赋权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三是兼顾赋权与限权,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四是注重系统观念。立足我国反间谍工作实践,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加强相关法律衔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反间谍法律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立法的知识,谈谈对我国修改反间谍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反间谍斗争本质上是反渗透,反颠覆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间谍工作,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反间谍斗争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会同七部门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起草工作,广泛听取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草案)》.2023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该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次修改反间谍法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行反间谍法实施中存在的“间谍行为”概念不清晰、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行政执法赋权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三是兼顾赋权与限权,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四是注重系统观念。立足我国反间谍工作实践,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加强相关法律衔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反间谍法律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立法工作的认识。
2023-09-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首部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专项立法—《厦门经济特区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暴容防护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经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他们所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也随之增加。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先行先试的优势,广泛征求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行业协会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通过“小切口”立法的形式,采用“若干规定”的立法体例坚持“管用几条写几条”的立法思路,构建起具有厦门特色、全流程的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体系。《若干规定》共19条,围绕保障医疗卫生人员职业安全,从明确各方职责、完苦预防措施、加强应急处置、健全事后救济、落实监督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精细精准关注医疗卫生人员身心健康。

《厦门经济特区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若干规定》的出台通过科学立法筑牢医疗卫生人员身心健康的“防护罩”。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加以分析。
2023-03-09更新 | 91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社会各界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关心关爱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升其生活品质。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实施,这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立法过程中,开门立法得到贯彻。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许多来自基层的民情、民意、民智在法律中得到体现。在重庆沙坪坝、天津小白楼等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许多群众的心声被传递到立法机关,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法律条款。立法过程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盲道被占用、损坏问题等,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和举措。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在立法过程中坚持开门立法的原因。

7 . 技术改变生活,也改变了骗术。“AI换脸”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一张人脸照片自动替换成另一张人脸照片,而且不会改变原有照片的表情和动作。近年来,类似使用这种“AI换脸”技术进行诈骗、毁谤、敲诈勒索等新型违法行为越来越多。2023年,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破获“AI换脸”案件近8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0多个。

如此容易的“AI换脸”,使得潜在的法律风险更多进入大众视野。换脸视频本来就是对公民肖像权的滥用,使用不当就会损害他人的名誉权,严重威胁人民利益和社会安全。为避免技术滥用,2023110日,由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颁布并正式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公民转载基于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发布的新闻信息的,应当依法转载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同时强化网络平台的审核监管责任,如提前预警、及时核查,搭建“穿透式”监管体系。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于2023815日起施行。办法明确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在AI技术治理的管理思路、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的做法有力推动了新型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推进新型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眼见未必为实。长相、声音都是熟人,实则却是“AI换脸”诈骗;“偷来的脸”被制成不雅视频贩卖……近期,类似这种使用“AI换脸”技术进行诈骗、诽谤、敲诈勒索等新型违法行为日渐增多,诈骗手段愈发多样。2020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组织专项会战,严打泄露身份证照片等图像信息的犯罪源头,破获“AI换脸”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

“AI换脸”技术的“平民化”,让其潜藏的法律风险更多进入国人视线。换脸视频本身是对公民肖像权的滥用,如果剪辑过程中有丑化或贬损的情形导致被换脸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涉嫌侵犯名誉权,严重威胁人民利益和社会安全。“一刀切”限制“AI换脸”技术并不可取,而是要规范其使用,避免技术被滥用。2023年1月工信部、公安部等联合颁布并正式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中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者,并取得其单独同意。”同时强化网络平台的审核监管责任:如提前预警、及时核查,搭建“穿透式”监管体系。2023年8月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在AI技术治理的管理思路、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有力推动了新型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1)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推进新型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2)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我们是如何推进新型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2023-10-11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治理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世界发展形势的变化为主要依据,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善治”为基本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治理之路。

初步探索阶段1978年到199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我国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模式,这段时期旧的国家化社会管理体制在延续,但也在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
基本形成阶段1992年到2002年一是社会自治法律得以完善,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村民自治;二是社会组织法规得以完善,1998年修订完善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三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得以明确,“社会管理”被明确定位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
全面建立阶段2002年到2012年201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思路,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层面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建立。
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11月以来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大明确要求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系首次提出“共治”的概念,是对“共建共享”治理格局的深化。二十大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社会治理之路的。
2023-06-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一家总部设在英国的跨国公司香港分公司,日前遭遇AI“深度伪.造”诈骗,诈骗分子变脸为总公司高层,骗走香港分公司高达港币2亿元的金额。这是香港第一起利用AI变脸诈骗案,也是至今损失金额最大的一-起“变脸”诈骗案。

为治理技术滥用,早在2023年1月10日,由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颁布并正式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公民转载基于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发布的新闻信息的,应当依法转载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同时强化网络平台的审核监管责任,如提前预警、及时核查,搭建“穿透式”监管体系。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于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办法明确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在AI技术治理的管理思路、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的做法有力推动了新型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推进新型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2024-04-0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七) 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