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向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此次立法工作注意把握多个原则,包括坚持鲜明政治导向,坚持自信自立,把握好立法定位以及遵循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立法过程中,法工委与中央宣传部多次征求了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很多普通民众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爱国主义教育法共5章40条,包括总则、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附则,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联动细化了百余部法律法规中的爱国主义要求,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是如何实现良法之治的?
2024-02-07更新 | 32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练习政治试题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A省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沿黄河流域群众生活“节节高”。在此期间,A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A 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实施意见,创新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印发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保障措施。为治理黄河水资源少、节约集约利用效能低等问题,2022年,A省在沿黄九市启动“黄河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协同立法,努力打破区域空间距离和行政壁垒。2023年,A省沿黄九市制定的九件“黄河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法规集中获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A省是如何取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绩的。
3 .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某校以“70年征程,70载荣光”为主题策划展览,以下为部分展出材料。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8314件建议。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75%,推动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2023年,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主持召开8场座谈会,充分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家学者等意见建议,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报请党中央批准并转发实施。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案34件,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派出57个团组赴65个国家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接待30个国家和3个多边议会组织的来访团组;积极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全球倡议”等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针对个别国家议会涉华消极法案和错误言行,阐明原则立场,正声辟谣。

(1)“读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凝聚起新征程上更大的发展信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文化凝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侵略、追求富强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是一代代先烈和英雄用理想和青春、头颅和血,在风雨苍茫中九死不悔、探索进步而谱就的真理。从《共产党宣言》指出,“让统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整个世界。”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当革命文化薪火相续、代代相传,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奋斗的情怀与自信油然而生。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述弘扬革命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理论自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阶段理论成果实践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将工业化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首要支撑,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强调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力实践探索。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提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明确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归宿,提炼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创新对生产力的作用,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坚定理论自信”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17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科学有序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决定如下:

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具体领导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依法依规、有序规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确保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物资保障、市场供应、企业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省和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应当聚焦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地方性法规及配套制度。主动跟进疫情防控进程,深入分析研究疫情防控有关的立法需求,对实践急需且符合立法机关权限的立法事项及时纳入立法计划、启动立法程序。抓紧开展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等地方性法规评估,推进地方性法规内部关系更加完善协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全面依法履行职责,逐级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防护网络,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防控体系,落实全省联防联控机制。政府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不与地方性法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前提下,加大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给的统筹力度,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提供司法保障,依法处理各类疫情防控相关纠纷,依法严惩各类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各类疫情防控、救治、隔离、运输、服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各级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认真履行本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要场所、重要设施实施严格管控,并依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统筹做好职工返岗、企业复工和学生返校的组织工作。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提供有关信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觉接受疫情防控机构实施的调查、监测、隔离观察、集中救治等防控措施,不编造、传播有关疫情的虚假信息,不组织聚餐,不滥食野生动物。进入公共场所,应当佩戴口罩。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新冠病毒防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辽宁省关于疫情的决定是如何疫情防控过程中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最终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
2024-01-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2020年2月17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科学有序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决定如下:

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依规、有序规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省和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应当聚焦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深入分析研究疫情防控有关的立法需求,抓紧开展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等地方性法规评估,推进地方性法规内部关系更加完善协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全面依法履行职责,逐级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防护网络,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防控体系,落实全省联防联控机制;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提供司法保障,依法处理各类疫情防控相关纠纷,依法严惩各类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各界人士应当按照规定如实提供有关信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觉接受疫情防控机构实施的调查、监测、隔离观察、集中救治等防控措施,不编造、传播有关疫情的虚假信息,不组织聚餐,不滥食野生动物。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辽宁省关于疫情的决定是如何疫情防控过程中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最终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
2024-01-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寻亲男孩因网暴致死、高三学生因誓师大会上激情澎湃的发言遭受网暴……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也对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造成挑战。网络世界里,一句恶毒的话语,一个带节奏的帖子、一个随意剪切的视频,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可能被无限放大,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社会,在享受多元表达的同时,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如何有效治理网络暴力,成为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其中关于网络暴力治理等内容引人关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各类网络生态乱象。聚焦网络淫秽色情、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算法滥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净网”“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传播各类违法违规信息的网站平台,采取约谈、责令改正、警告、暂停信息更新、罚款等多种措施……”。

整治网络暴力,需要政府、网络平台、网民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我国正在逐步推动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积极探索网络司法新模式,强化对网暴当事人的司法救济;网站平台要切实履行网络暴力治理主体责任,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广大网民要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有人说,遏制网络暴力,共建清朗网络家园,关键在于推进科学立法。请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3-07-13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复习检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几年,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经济、环保等特点,成为居民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数量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针对此问题,某校学生开展了社会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以下是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

《关于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的调查》
(1)调查对象:居民、居委会、物业人员、街道办。
(2)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小区充电桩配套设施不全;或者有充电桩但是车棚设施简陋,缺乏消防喷淋等安全设施,同时由于管理混乱,存在“抢位”“占位”现象;一些充电桩收取的充电费一般由电费与服务费构成,往往高于居民用电价格;而当前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及集中充电设施缺乏权威标准、缺少统一安全技术指标的问题,而问题源头更不能被忽视——电池质量,谁来监管?类似这些问题都应该早做谋划,在电动车“保有量3亿”的前提下再行治理,其难度是可以想见的。
(3)解决措施(写出3条):

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022-04-15更新 | 4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政治试题(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高度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生活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下面是立法工作具体过程:

时间进程
2012年8月1日国务院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在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后续实施中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完善
2022年10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一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征求各方面意见
2023年4月24一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突出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定位,增加“保障措施”专章等有关规定
2023年6月26一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草案三审稿,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1)根据材料,结合依法治国的知识,请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提出可行的建议。
(2)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2023-10-31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A省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沿黄河流域群众生活“节节高”。在此期间,A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A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实施意见,创新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印发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保障措施。为治理黄河水资源少、节约集约利用效能低等问题,2022年,A省在沿黄九市启动“黄河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协同立法,努力打破区域空间距离和行政壁垒。2023年,A省沿黄九市制定的九件“黄河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法规集中获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A省是如何取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绩的。
2023-10-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南京市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理,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材料一   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宣誓与公民礼敬宪法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用四种颜色解析立法工作.围绕铭记南京的“黑色记忆”,制定《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围绕保护与传承南京的“红色文化”,制定《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围绕保障南京市民的“蓝色幸福”制定《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围绕推动南京的“绿色发展”,制定《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南京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对流域内单一物种进行联合保护协同立法,2022年10月24日,由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推动、苏皖两省三市协同立法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实施。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阐释南京市人大及常委会是如何不断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面对建设和住房领域企业的严峻形势,南京市栖霞区住房和建设局,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辖区建筑企业复工复产。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倡导“一提醒二告知三处罚”模式,滚动开发《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通过公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到相关企业,及时进行告知和提醒,着力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在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立法精神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南京市建委和市房产局“免罚轻罚清单”,着力提升企业在涉企执法案件中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治政府”的知识,分析当地住房和建设局采取以上措施的依据。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