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正司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23更新 | 479次组卷 | 8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2 . 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简化立案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当天立案、一次办成;直播庭审,让更多不在庭审现场的网民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公开裁判文书,让群众了解裁判的理由和过程……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实现诉讼便民,维护人民权益
②加强法律援助,坚持公正司法
③促进立法公开,凝聚社会共识
④开展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买家邵某在某微店购买一批食品实付4499.16元,后以产品系“三无产品”为由起诉,要求卖家退一赔十。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卖家诉求。(称卖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据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承担退货退款和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责任。)被告不服判决,提出上诉。4月7日,重庆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4月22日,法院派员前往当事人所在村,主动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进行释明。重庆一中院还发布了情况通报,表示案件相关后续情况,请关注官方信息发布。

4月30日,卖家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递交了再审申请书。认为其食品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不能适用第一百四十八条的惩罚性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法院应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进全民守法应(     
①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②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③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自2018年8月初次审议以来,共有381443人提出了96681条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典覆盖了公民一生每个阶段的各种权利,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材料告诉我们(     
A.立法机关推动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B.立法过程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公民意志
C.立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D.立法机关做到了依法立法、依法行政
6 . 2022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近年来,全国法院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判工作,公正审理了“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纠纷案,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公益诉讼案,撞伤儿童离开被阻猝死索赔案等一大批典型案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已蔚然成风。此举(     
①彰显了人民法院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②说明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独立
③表明德治与法治都是通过强制力规范人们的行为
④充分发挥了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3-09更新 | 2544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政治试题
7 . 在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在陕甘宁边区是个很响亮的名字。马锡五审判刑事案件,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审判民事案件,总是深入群众。既坚持原则、坚决执行边区政府的政策法令,又照顾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善良风俗,把审判与调解结合起来。审判的结果是非分明,说理充分,符合政策法令,合乎人情事理,群众也受到生动而实际的教育。“马锡五审判方式”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启示是(     

①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力求办案结果公正
②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③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尊重和维护公序良俗
④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国家;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是依法执政的政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依法治国在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表明(       
①法治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③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④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在战“疫”时期,某地法院除远程视频庭审外,还广泛运用网上立案、线上调解、电子送达等方式,让立案“不打烊”、审案“走云端”、执行“网上见”,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保障防疫期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该法院的做法(       
①完善了我国的司法体制②是司法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
③旨在有效降低司法成本④有利于塑造透明的阳光司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针对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窃取个人及公用信息,扰乱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2021年6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数据安全法》,2021年9月1日起生效施行。该法将有效推动数据安全治理,最大限度减少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

《数据安全法》第五、六条明确了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承担其监管职责,严格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工业、电信、教育、国防科技工业、金融业等行业主管部门承担本行业、本领域数据安全监管职责,从而带动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

同时,《数据安全法》最终稿新增规定,违反国家核心数据管理制度,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最高处一千万元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受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违法干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数据安全治理怎样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