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文化交锋与文化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用文言翻译了一大批西方小说。在翻译时,他并没有生硬地照搬原文,甚至对原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较大的增改。这些带有个人特色的改写,在客观上激发了更多读者的阅读意愿,提升了原著的生命力。可见,这种“创造性改译”(     
①立足我国实际,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正确处理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③突破原著意识形态束缚,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加深了读者对西方的了解,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下列关于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是在各民族交流、碰撞和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用于直接解决时代问题
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坚定文化自信,避免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2021-12-20更新 | 3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全国1卷变式训练主观题篇
4 .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我们(     
①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②准确报道国际新闻,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更好地帮助国外民众认识中国
④构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12-08更新 | 31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5 .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
2021-11-15更新 | 325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2021年10月30日,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发布会在黄河博物馆举行。黄河标志由九条指纹组成,寓意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黄河吉祥物是6个可爱的动漫“河宝”,分别以“少年轩辕黄帝、少年河洛郎、仰韶彩陶娃、少年黄河龙、黄河鲤鱼、镇河铁牛”为创意。黄河标志和吉祥物的发布,其意义有(   
①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②增强我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博采众长,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④与时俱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文化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这一理念已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021-09-28更新 | 422次组卷 | 26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课时作业: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8 . 立法保护好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       
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D.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9 . 单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潮流,强化了而不是消弭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壁垒,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世界本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在交流中产生文化冲突
C.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D.要在包容中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0 . 浙江自古丽逸江南、山灵水秀,吸引了许多思想先哲、文人墨客游历论学,留下了无数精彩华章。2020年以来,浙江省政府以串珠成链的思路,规划梳理出了诗人行迹图、水系交通图、浙学学脉图、名城古镇图、遗产风物图“五幅图”。此举意在(     
①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展现区域文化魅力
②寻觅中华文化源头,夯实文化发展根基
③深入研究诗词学理,创新诗词文化内涵
④提升区域文化实力,推动浙江全域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