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文化交锋与文化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这一理念已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021-09-28更新 | 422次组卷 | 26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课时作业: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2 .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各民族建筑文化的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②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19更新 | 47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孕育出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种“亲仁善邻”的胸襟与智慧,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执着与坦荡,不仅是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在,也蕴含着能为人类提供正确指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强调“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集“小同”为“大同”,化“不同”为“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引领抗疫国际合作方向,分享抗疫技术与经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一次次务实行动,一个个中国主张,源自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文化基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
(2)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请你以“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紧扣主题,论点明确;②论证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150字左右。
4 .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了中华文化的渗透力
②加强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对接,满足各国人民文化需求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④能够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 中国用五千年文明史告诉世界,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正因海纳百川,中华文明才有深厚积淀和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这说明(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②包容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每一种文明都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④文化和文明都是观念的存在,是意识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是定居,由此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这就导致中国人更强调“仁爱礼仪”;西方古代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典型特征是迁徙,并由此形成了“生人社会”,这就导致西方人更注重“契约精神”。这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取长补短,不断融合
③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经济的反映   ④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近年来出现的智慧中药房,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医院门诊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实时接收医院开出的处方,由专业药师完成调剂、煎煮、分包等工作,并提供快递送货上门等服务,为患者省去了排队、缴费、拿药和熬药的麻烦。这体现了(       
①中医和西医在交流互鉴中相互促进、不断融合   ②现代医学取代传统中医是大势所趋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创新是中医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旅游是行走的文化体验,旅游是对自然和人文的认知。中国人到欧美一些城市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的建筑和200年前一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外国人到中国一些历史名城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都是新建筑,2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样都是介绍当地建筑,同样都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但骄傲的内容却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     
①不同建筑艺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样,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文化有多样性,要尊重认同各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钱锺书先生曾说:“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①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本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②不同民族文化需要相互交流、借鉴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
2021-11-15更新 | 325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