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下表所列对应关系中,能正确反映这一原理的有(     

生产力的发展表现生产关系的特点
石器工具的使用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
A.①B.②C.③D.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封建制较之奴隶制,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对农民阶级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康乐世界,而是新的“绞索和奴役”。

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使军功地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另外,秦王朝实行“尊奖兼并之人”的政策,允许土地买卖,地主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攫取大量的田产,逐步形成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情况。无地或只有很少土地的农民,除了遭受高额的地租剥削外,还要向封建国家交纳口赋、柴草等繁重的赋税。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收成的三分之二都被地主阶级剥夺走了,剩下的部分很难维持家庭生活。

秦统一六国之后,不顾人民死活,“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给)其欲也”,无休止地征调兵役、徭役,那些被征当兵的农民,因路途遥远、条件恶劣,加上官吏的欺压,许多人惨死在戍守之地;秦始皇为了满足私欲,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官室、陵墓,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镶(饷),女子纺绩(织)不足衣服”“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的困境,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并对这一生产关系加以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是北宋诗人张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蚕妇》。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全诗构思奇巧,言简意赅,语言明白如话,生动地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他的代表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该作品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开篇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更是广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1)根据材料一,简述作者所处时代生产关系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剥削的基础及主要矛盾。
(2)结合材料二,联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明为什么“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4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汉代统治者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汉之后它有时也被看作情诗。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恋歌。对《关雎》的不同理解(       
①构成了不同时代各自独立意义的系统                 
②体现社会制度与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根本一致
③表明艺术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④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19更新 | 14614次组卷 | 58卷引用: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5 . 魏晋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一定政治、经济、军事权势的坞堡庄园。破产流亡的农民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受到残酷剥削,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财产,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农民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有自己的财产,改变了封建剥削关系和政治统治
③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是封建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间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唐代诗人李约在《观祈雨》中写道:“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鲜明的对比,反映作者对豪门荒淫生活的愤慨以及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下列说法对这一社会形态理解正确的是(       
①封建社会中的生产资料全部由地主阶级所占用             
②该社会形态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标志人类迈入到文明时代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一)回望走过的路、坚定前行的路

在课堂学习中,小王同学读到《共产党宣言》中的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在新闻中,他又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1.这些宣告让小王非常振奋,为进一步探寻社会形态更替的原因,他展开了研究。以下是小王整理的社会形态及其对应的生产关系特点,请进行连线匹配。
社会形态连线生产关系特点
①原始社会A.统治阶级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全部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社会B.统治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占有受雇佣者的剩余价值。
③封建社会C.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互助合作。
④资本主义社会D.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有一定人身自由。
⑤社会主义社会E.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互助合作。

2.通过探究,小王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是(     
A.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B.社会形态必须适应地理环境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D.分配制度必须适应所有制形式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A.暴力革命的出现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私有经济的萌芽D.对立阶级的出现
4.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关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准确的说法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落后的工业国
C.落后的农业国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多选)某校开展“青少年学党史”课本剧展演活动,他们想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奋斗历程,该表演队的党史故事可能是关于(     
A.武汉抗疫时的逆行者和抗疫精神B.时代楷模张桂梅和脱贫攻坚精神
C.长征时“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D.浙江南湖的红船故事和红船精神
6.(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B.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7.回顾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黑暗境地。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
8.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
9.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数百年奔流激荡。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五百年来,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棘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任选一个题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论证该观点的短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语言规范,合乎逻辑。
2023-0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下列对诗歌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当时农民已经占有大量土地
②“苗疏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④“老农不得食,而养犬长食肉”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节选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有少量土地     
②“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③“苗疏”说明当时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④“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节选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②“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③农民劳而不得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④“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